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中外學者重走習近平總書記扶貧路 感慨脫貧致富新變化
2017-11-24 21:13:16 來源:央廣網  作者:曹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廣網遵義11月24日消息 在『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中外青年學者交流活動期間,中外學者來到遵義市播州區花茂村進行交流考察走訪並與村民進行座談交流,在重走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之路中發現花茂村的新變化。

  花茂村(央廣網記者曹宇攝)

  花茂村原名荒茅田,意指貧困荒蕪,後改名花茂,寓意花繁葉茂。近年來,該村統籌推進精准扶貧,發展高效特色農業,引導村民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推進農旅一體化,實現了田園風光、紅色文化、陶藝文化與產業發展有機融合。

  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貴州遵義考察。在遵義楓香鎮花茂村考察時,留下了經典名言——『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

  兩年來,花茂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鄉愁論』『哭笑論』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昇級版建設為總抓手,統籌精准扶貧與全面小康齊步走。2015年實現29戶93人脫貧,2016年實現3戶12人脫貧,被評為省級同步小康示范村,並獲得了『全國度假社區』稱號。

  貧困戶代表沈向均一家之前住在不足30平方米的棚子裡,如今通過政府補貼而住上了磚石結構的房子,也入股了村集體經濟,每年可分紅1萬元。沈向均說起這幾年的變化有說不出的感激,千言萬語匯聚成了一句最朴實的話語,他說『感謝共產黨,感謝習主席。』

  2015年習總書記來『紅色之家』座談會照片(央廣網記者曹宇攝)

  『紅色之家』的業主王治強說『非常感謝習近平總書記和當地政府,這些年我們花茂村的變化比較大,成績是翻天覆地的,這是以前我根本沒有想過的事。相信今後五年,在我們習總書記的引領下,我們花茂村會發展得更好!』

  在此次活動期間,中外專家實地走訪考察花茂村,在與村民交流時也有很多感慨。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德中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關心貴州人民,這一點花茂村村民最有發言權。花茂村可以說是新農村的樣板,其巨大變化也是近年來中國歷史性轉變的一個縮影。『我認為習總書記是有革命情結的,兩年多來他多次強調自我革命對黨的重要意義。貴州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偉大轉折不可忘記。』

  人民日報上海分社副社長李泓冰表示,相比某些村落追求單一的工業扶貧、產業扶貧,不惜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花茂村用百姓致富加『看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提出了與貧困作戰的中國方案。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印地語部的外籍專家AKHIL PARASHAR表示,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中國在消除貧困方面所做的努力值得世界稱贊。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已經讓眾多貧困人口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徹底消除貧困的道路是非常困難的,需要不懈的努力,但對中國而言卻不是一個不可完成的任務。

  央視網評論員王石川認為,花茂村的樣本效應其輻射力不只在遵義,也不只在貴州,而是在全國范圍內。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重要指向就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新聞專業研究生蘇莉認為,花茂村有一種特別的美。『我看到了當地居民的生活,井井有條,人也很友好和熱情。到了這裡,我能夠明顯的感受到中國的美麗鄉村建設。』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任編輯盛玉紅表示,從2017年新春賀詞中說『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到十九大報告中203次提及『人民』,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今天富庶的花茂村用青山綠水和純朴笑容告訴世界,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一個不掉隊,一個不能少。

責任編輯:遲灝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