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學習十九大 基層在行動】十九大精神咋落地 聽聽他們怎麼說
2017-11-24 21:13:16 來源:央視網  作者:王小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視網消息 鄉村振興、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隊伍、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視教育……9天時間,行走2500公裡,穿越甘肅隴東南14個縣區,關於學習十九大,上述話語是記者聽到的『高頻詞』。

  11月13日至21日,甘肅省委網信辦組織策劃的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暨『我為新甘肅打call』——甘肅省網絡媒體大型采訪團走進隴東南,聽這裡的鄉鎮乾部、基層百姓是如何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和工作,從十九大精神裡汲取營養和信心,將其化作繼續前進的動力。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不忘初心再出發!

  朱彥傑:做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村乾部職務:康縣岸門口鎮朱家溝村黨支部副書記黨齡:8年

  康縣岸門口鎮朱家溝村黨支部副書記朱彥傑

  1996年從陝西中醫學院畢業後,朱彥傑在沈陽當了10年醫生,2006年他辭職回家,在康縣縣城開辦了農家樂,這一開就是10年。

  2016年他回到家鄉康縣岸門口鎮朱家溝村,成為朱家溝村黨支部副書記,參與老家的建設發展。

  11月2日,十九大代表、康縣縣委書記李廷俊在朱家溝村的千年麻柳樹下,宣講十九大。『報告中提到鄉鎮振興戰略,農村產業發展等,聽了非常振奮,我覺得村乾部也要有信心,努力把自己培養成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朱彥傑說,過去外出務工的人多,村裡剩下的都是留守兒童和老人,他希望能夠發展旅游,能夠讓鄉親們和家人團團圓圓,盡快擺脫貧困,不再為衣食教育醫療發愁。

  11月17日,他趕往成都,參加全國鄉村旅游培訓班,他調侃,有幸參加培訓,如同掉進武林高手圈裡,希望培訓能幫他打通任督二脈。

  邢廣勝:鄉村振興好政策給碧口鎮帶來好機遇職務:文縣碧口鎮黨委副書記黨齡:12年

  文縣碧口鎮黨委副書記邢廣勝

  甘肅文縣碧口鎮,是甘肅四大名鎮之一。

  原本在隴南市工作的邢廣勝,來到碧口鎮後,他說,基層工作尤其是鄉鎮工作千頭萬緒,事務繁多,但是和百姓接觸多,事情做成了很有成就感。

  學習十九大報告後,邢廣勝最關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鄉村振興戰略。

  『報告中明確提出,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邢廣勝說,對碧口來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產業優先,對新農村建設不斷改善,為這裡的發展帶來了政策機遇,對當地的脫貧攻堅有了信心。

  邢廣勝介紹,目前碧口根據當地的交通要道優勢和古鎮優勢,發展文化旅游業,而當地生產的茶葉、蜂蜜等也在市場上頗受歡迎。

  杜海軍:扶貧要扶『智』更要扶『志』職務:舟曲縣巴藏鄉扶貧乾事黨齡:1年

  舟曲縣巴藏鄉的扶貧乾事杜海軍

  作為舟曲縣巴藏鄉的扶貧乾事,杜海軍對舟曲縣巴藏鄉各皂壩村非常熟悉。

  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前,這裡的巷道很窄,村裡還有衛生死角,如今的村裡乾淨整潔,煥然一新的面貌下,走在路上心情舒暢不少。

  因為是扶貧乾事,他對十九大報告中關於扶貧方面的內容非常關注。『報告指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確保到二?二?年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杜海軍說,扶貧一定要扶智、扶志,和老鄉一起,要有信心奔小康。他舉例,各皂壩村雖然是藏漢混主,但百姓普遍都重視教育,有的甚至帶孩子到縣城租房求學。

  為了拓寬村民增收渠道,村民種植了200多畝核桃,今年又種植了櫻桃、苹果、石榴、葡萄等。

  浪記:希望有更多的醫療教育人纔到家鄉來職務:迭部縣花園工作站水泊村黨支部書記黨齡:12年

  迭部縣花園工作站水泊村黨支部書記浪記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

  對這一點,迭部縣花園工作站水泊村黨支部書記浪記深有感觸。

  『縣城的醫院、學校都建的非常好,設備也很先進,但好的醫生、教師比較缺乏』,浪記說,有人生病了,只能往附近的合作、武都、蘭州送,路途較遠,孩子上學也是如此,得到大城市纔行。

  位於白龍江南岸的水泊溝村,因為豐富的水力資源和氣候、土壤優勢,2011年起開始發展苹果產業。

  浪記說,原來種農作物,一畝地收入500元到600元,種了苹果後,一畝地收入至少有3000元到4000元不等。

  對浪記來說,通過發展苹果產業,村上超過6成的人家有了私家車、農用車等,但他更希望能夠有更多優秀的教育、醫療人纔到家鄉來工作。

  貢保加:一定要重視教育保護好環境碌曲縣尕秀村村民黨齡:44年

  碌曲縣尕秀村村民貢寶加

  1971年參軍,1973年入黨,碌曲縣尕秀村的村民貢寶加是一個有著44年黨齡的老黨員了。

  看了報告,聽了宣講,他說,報告中說過去五年,人民生活不斷改善,自家的生活就可以印證這一點。

  讓他感觸最深的就是一定要保護好環境,要重視教育。

  尕秀村原本是一個牧民定居點。2015年,甘南州全面實施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以來,村裡開展了定期衛生整治、人畜分離等工作,全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因為良好的生態環境,加上村子便利的交通條件,國道213從此處經過,來村裡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他和老伴還開起了牧家樂,今年第一次嘗試,雖然只經營了半個月,收入也有幾千元,良好的生態環境用另一種方式來回報他們。

  正因如此,貢保加說,報告中關於生態保護的,他印象深刻,另一個則是教育。

  貢保加還對教育很上心,他還曾跑到牧民家,說服他們一定要讓孩子上學。

  櫃子裡珍藏著一本書,是她女兒參與翻譯的一本書。貢保加說,女兒從西北民族大學畢業後,如今在甘南州藏語委上班。

  貢保加說,如今在尕秀村,牧民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了。

責任編輯:遲灝
【專題】十九大時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