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十九大精神進苗村 為群眾脫貧致富鼓勁提氣
2017-11-24 16:06:54 來源:新華網  作者:李黔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貴陽11月24日電『人要伸手纔能摘到樹上的果,躺著等果子掉下來,等不到的。發展致富的道理也一樣,靠在牆根等扶貧,別人幫、你在看,富不起來。』十九大代表、國家級銀飾鍛造技藝非遺傳承人吳水根說。

  在貴州臺江縣臺盤鄉陽芳村近日舉行的十九大精神宣講會上,吳水根的這番話引得在場乾部群眾熱烈鼓掌。這場宣講會,有上百名黨員和村民參與,致富帶頭人話文化傳承、乾部說政策、群眾唱心聲,主題就是為群眾脫貧致富鼓勁提氣。

  『陽芳村這幾年變化大家有目共睹,村裡有了籃球場、小廣場、民宿酒店等,基礎設施越建越好,學生放假回來,外出打工的村民過年回家,都說村裡變了樣,這都源於黨和國家對農村傾斜的政策、各級乾部的幫扶。』陽芳村駐村第一書記楊斯瀚在宣講會上說。

  去年,陽芳村選擇引進了五種色彩的稻谷天然品種、今年夏秋時節,稻谷開始逐漸『變色』,生長期稻葉呈現出白、綠、紫三色,成熟後米粒呈現黑、紫、粉紅、紫紅、白五種顏色。村民說,五彩稻谷聚人氣、還旺財氣,市場價每斤賣到30元,供不應求。這個景色還吸引了眾多媒體、游客慕名而來。

  記者采訪了解,過去村民種植的本地紅米賣5元一斤,現在能賣到23元一斤。通過村裡的電商服務站,紅米最遠賣到澳大利亞,當澳大利亞的客戶發來收貨照片時,村民們欣喜不已。養了600只鴨子的村民楊金海羡慕地問:『我的鴨子也能在網上賣嗎?』

  楊斯瀚說,十九大報告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歸結起來就是建設美好鄉村,發展美麗農業,打造農民幸福生活,這正在村裡一步步變為現實。

  吳水根是臺江縣施洞鎮崗黨略村苗族銀匠,他就是用自己的手藝把苗族銀飾帶到全國、傳至海外,為苗族銀飾提高了知名度。『脫貧既要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又要傳承苗族的文化傳統。』他說,苗族銀飾、刺繡過去都是做來自己穿的,現在可以成為大家的致富門道,變成真金白銀,『現在,很多村子都搞起了銀飾刺繡合作社,大家要有信心,一定會越搞越好。』

  吳水根的發言引起70歲苗族古歌州級非遺人楊啟亮的共鳴,他主動站起來舉起話筒發言說,黨員和群眾在村活動室集體看十九大開幕直播,當電視鏡頭掃過一位身著苗族盛裝的代表時,大家感到很驕傲,討論很熱烈,『十九大報告裡提到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讓農民真正得實惠。感恩中央的好政策,我們苗家人更要加把勁。』

  『黨中央來為民想,醫療住房老有養,貧困學生有救助,學成歸來帶致富,能在農村被羡慕……』幾名在場苗族婦女唱起自編的苗歌,引得在場群眾一陣掌聲。

  陽芳村村乾部楊昌雲說,有了好政策、又有乾部紮實幫扶,鄉親們要動起來、心熱起來、勁鼓起來、把事乾起來,我們的夢想就能實現。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領航新征程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