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考慮考慮老人的未來,我們自己纔有未來』
家住皖北的徐女士平時和母親住在一起,但因為工作較忙,她很少關注母親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偶然發現櫃子裡堆滿了母親背著她購買的蜂膠產品。此後,她又發現,家裡還有商家送的『三無』淨水器,號稱不需要油炒菜的炒鍋……她『嚴厲』地批評了母親,告訴她下次不要再亂花錢。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母親又偷偷買了一些蜂膠,並且解釋自己『頭腦發熱,錯聽了銷售員的話』。
『這些銷售人員,過節的時候會給老人寄賀卡,等我們上班時給老人發微信推銷產品,他們簡直是防不勝防!』徐女士說,自己曾經在微信裡與推銷員聊過,警告他們再有此舉,自己就去工商局舉報,但他們還是『纏著老人不放』。
『勸了好幾次,也吵了很多次,都有點累了,母親還是在買,去年買的保健品今年還沒吃完。』徐女士時常思考母親為何那麼『固執』,為何不能理解自己的勸告。無奈之下,她只能安慰自己:『在不太影響生活、花錢不多的情況下,就由著她買吧。』
『可萬一她又「偷偷」買了太貴的東西怎麼辦?』想到這一點,徐女士又變得不安起來。
據安徽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委員洪敬譜介紹,近幾年,關於老年人『被購買』保健食品、醫療器材的投訴案例非常多,其中大多數案例都是商家利用老年人『親情依賴』的心理,鑽老人缺少親情關懷的空子,『哄』老年人購買大量保健品。他接到的投訴案例,最多的一位老人曾購買了近20萬元的保健品。
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副院長徐華教授認為,老年人『被購買』保健品的現象主要由3個原因所致:一是子女長期在外地或與老人分居,常年獨居的老人由於社會經驗缺乏,沒有辨別能力,容易被『忽悠』,再加上老人缺少親人的關懷,對於親情會有渴望和心理需求,這讓打著『親情牌』的保健品商家有了可乘之機;二是現在子女的關注點和老人不同,老人比較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而子女比較關心自身的家庭和事業,二者的關注點有很大差異性,再加上缺少交流,子女不知道老年人平時在做什麼、買什麼,疏忽對老年人的關懷;三是子女的生活和工作壓力都非常大,他們沒有時間、更沒有精力去識別父母是否亂買保健品。
徐華建議,子女應該多交流、多溝通、多提醒,幫助父母提高辨別能力。此外,社會應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義務,特別是老人所居住的社區,更應該擔負應盡的責任,對一些存在消費欺騙行為的保健品賣家進行監督管理,從而對老年人的生活健康和消費安全負責。
『年輕人因為工作原因,不能常常陪護在老人身邊,但是他們可以多了解、多學習食品安全知識和消費方面的法律法規,向老人普及,和老人溝通。』洪敬譜則認為,除了身體健康,年輕一代應該更關心父母的心理健康,多為父母考慮、尋找、創造對外交流的平臺和機會,鼓勵他們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為他們營造健康向上的『朋友圈』。
『對於自己父母的心理健康,年輕人如果不思考,不去做些什麼,等到自己老了該怎麼辦?多考慮考慮老人的未來,我們自己纔有未來。』洪敬譜說。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門聯動 道外區再拆4.4萬餘平方米河湖『四亂』2021/09/09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