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學思踐悟十九大?她誓要為中國持續創新世界級『國家砝碼』裝備
2017-11-23 11:00:21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高鑫 楊月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者按:最近,我們采訪了不同領域的從業者,看看他們如何學習、思考十九大成果,實踐、感悟十九大精神。今天的講述者姜妍是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設計院副總工程師。

  我是姜妍,是一名產業報國的『追夢人』。做設計就像當母親,從設計圖紙到車間生產、試車、安裝運行,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點點長大。

  乙烯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化學產品之一,乙烯產品佔石化產品的70%以上,在我國國民經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十八大以來,國產乙烯壓縮機設計制造技術實現了彎道超車,實現了幾代人的夢想。2010年,我帶隊設計的我國第一臺乙烯壓縮機成功運行,打破國外長達幾十年的技術壟斷。2012年,我設計的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在撫順石化成功應用,我們的機器安上了『中國芯』。2016年7月2日,由我主導設計的惠州煉化120萬噸乙烯壓縮機在場內一次試車成功。如今,我們更具備了140萬噸乙烯壓縮機的研制能力。每次機組試車成功,我都如釋重負,又壓力倍增,因為這預示著下一項任務的開始。

  姜妍在十九大『代表通道』發言。資料圖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十九大開幕當天,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呈現了中國過去5年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我強烈地意識到,振興發展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總書記在報告中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橕。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創新』在報告中出現了50多次。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倍受鼓舞。

  確實,十八大以來的這五年,是我國極重視科技創新的五年。沈鼓的重大裝備可以用『井噴式爆發』來形容,秉承創新精神,我們成功研制了中國首套10萬空分壓縮機、西氣東輸長輸管線壓縮機、用於航空航天試驗的大風洞壓縮機等一大批重大裝備。我們從實踐中深刻地認識到,創新確實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支持傳統產業優化昇級的發展方向。提出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乾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奮斗目標。

  東北老工業基地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作為一名裝備制造企業的工作者,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使命感更強了。我還記得,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沈鼓集團視察時,鼓勵我們老企業要敢於搞新技術、創新品牌、闖新市場,引領潮流、爭創第一。四年來,我們建設了以『兩院三站五中心』為核心的科技研發體系,有力地提昇了沈鼓高端裝備的供給能力。沈鼓被譽為我國石化裝備制造業與國外競爭的『國家砝碼』。

  姜妍在車間與同事交流。資料圖

  十九大報告還指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我認為,工匠精神表現在對企業的忠誠度和對職業的執著度。工匠最重要的特質,就是一定要有堅守、踏實乾。我大學畢業後進入沈鼓集團,到現在已經20年,從一名普通的技術人員,成長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腳踏實地、精益求精是我不斷取得突破的法寶。

  姜妍在車間與工友商量設計圖紙。資料圖

  不斷提昇

  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國際影響力

  我要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好,把報告中關於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國企改革的要求傳達和落實好,讓沈鼓率先實現振興。

  很多重點項目的設計圖紙細節,姜妍都要親自一一核對。資料圖

  我們要繼續提昇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國際影響力。在未來,我們絕不當跟隨者、模仿者,要做領跑者、領軍者。身為『老先進』國企的技術人員,我會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把我們的產品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更多的『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自己的貢獻。

  我們將培養、影響和帶動一支有潛力的年輕研發隊伍。我們現在的設計團隊多為80後、90後的年輕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團隊雖然年輕,卻在不斷成長,近年已完成多個重大項目的研制工作,許多都是在石化工業發展史上裡程碑式的項目。

  總的來說,十九大報告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刻苦鑽研,銳意創新,勇於擔當,不辱使命。我們將努力攻克中國制造業發展中的一個又一個難關,讓『中國制造』不斷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續寫沈鼓人的新篇章,再塑沈陽老工業基地的新輝煌!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領航新征程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