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昇核心能力——
廣場安寧的『守護神』
故宮午門外,國旗護衛隊駐地。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看到的是國旗衛士筆挺的軍裝、整齊的步伐和洋溢著自信的臉龐。
有些成長只有他們能領會:這裡的新戰士,在訓練中每天平均要行進2.7萬步,兩年服役期累計超過1.3萬公裡。腰插『十字架』、領別大頭針、背貼硬板床,這是練『站功』的基礎課;腿綁沙袋、尺量步幅、表測步速,這是練『走功』的入門課;槍刺挑啞鈴、槍托吊磚頭、腋下夾石子,這是練『持槍功』的必修課。
有些疼痛只有他們能體會:昇旗手吳猛練習收旗動作時,手掌與旗杆一次次猛烈碰撞,鮮血染紅了白手套,依然力度不減;老兵陳國學站哨時,脖子被游客的風箏線拉出一條4厘米長的口子,他卻一動不動;『國旗之子』陶維革站國旗哨時腹部一陣劇痛,堅持上完一班哨後纔發現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
從進入國旗護衛隊的那天起,官兵們每天都要經受超越生理極限的磨煉,但是在每個人的心裡,始終有無上光榮的自豪感。『每一次昇旗、每一個哨位,就是我們的戰場!這不是一面普通的旗幟,而是高揚在每一名中華兒女心中的信仰。』支隊長劉彥武說。
『走進這支部隊,我們能時刻感受到,官兵始終把絕對忠誠的標准落實到履行使命的具體行動中,捍衛的是國家形象、民族尊嚴,每個人都能做到捨身為黨、赤膽忠心、愛崗敬業。』武警北京市總隊司令員李志剛說。
這是一份用汗水、淚水甚至血水凝成的執勤數據——
支隊正常部署每班哨用兵百餘人,有時每人每天執勤長達10多個小時;年均執行臨時勤務2600餘場次,最多一天要擔負20多場臨時勤務……
『執勤無小事,事事連政治』,天安門廣場發生的任何事件都可能成為社會焦點。多年來,支隊官兵時刻保持高度警惕狀態,力保遂行任務萬無一失。
在天安門廣場任何一個角落,如果發生可疑情況,官兵都能迅速到位、妥善處置:他們通過電子監控、信號對講等信息化手段,對重點部位,哨兵都能做到一點觸警,指揮員與哨兵同步感知。為使一線哨兵與應急力量同步行動,他們加強處置執勤情況協同聯動訓練,確保廣場任何一個點位一旦發生情況,官兵都能迅速到位妥善處置。
支隊組建以來,圓滿完成歷次黨的代表大會,每年全國兩會,香港澳門回歸慶典,北京奧運會,國慶50周年、60周年慶祝活動,9·3閱兵,APEC會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重要會議、重大活動的安保任務。
展現時代風采——
傳播愛國主義的『名片』
陽光照射在故宮博物院金色的琉璃瓦上,這座宮殿顯得更加華麗、莊嚴。作為游覽勝地,這裡每天都要接待數萬名國內外游客。
而在守衛故宮博物院的七中隊,官兵談起11月8日的經歷,依然心潮澎湃。那天,故宮成為中美友好的見證,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夫人受習主席邀請前來故宮參觀。從那一刻起,官兵覺得自己守護的不僅是一座故宮,更是一座聯通中國和世界和平發展的橋梁。
在國旗護衛隊的榮譽室裡,擺放著來自世界各地友人贈送的紀念品,有革命老區擁軍模范親手衲制的鞋墊,有維吾爾族青年送來的花帽,有藏族群眾送來的哈達,有南海守礁官兵送來的海螺,有哈薩克斯坦國民近衛軍送來的鏡框……
『把以護衛國旗精神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輻射到全社會,是國旗護衛隊的一項崇高使命!』每來一批參觀的客人,國旗衛士們都熱情地向他們講解國旗知識和國旗背後的故事。據統計,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已有超過3億人次來到天安門廣場觀看昇旗儀式,國旗衛士把這幅壯美的圖畫,深深地定格在全世界炎黃子孫心底。
今年8月13日,一張拍攝於天安門廣場的照片在網上熱傳:國旗區西南角,一柄深綠色執勤崗傘外,一名武警哨兵在雨中筆直佇立。身後傘下,擠滿了來自天南地北的游客。照片引發網友一致熱評:『為人民服務,最可愛的人!』『忠誠衛士,敬禮!』……
黨的十九大報告鮮明提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重大思想,官兵們第一時間學習,第一時間踐行。多年來,官兵走了一茬又一茬,可『為人民做好事』始終刻在每名官兵心上。『當兵盡義務一陣子,為人民服務一輩子』早已成為官兵的共同心聲。
在這片44萬平方米的土地上,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支隊官兵的身影。在進入天安門廣場的通道口和故宮博物院門口,都有支隊官兵們常年為游客提供問路諮詢、緊急求助、尋找失物等服務。專門舉辦文明禮儀、常用英語、法律常識、旅游知識培訓,使每名哨兵都成為『北京通』『活地圖』『宣傳員』,讓每個哨位都成為展示文明的窗口、樹立形象的平臺。
頭頂,是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身後,是億萬人民矚目的目光。官兵們的每一張面孔,都成為中國向世界展示自信的窗口。
《人民日報》( 2017年11月23日01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門聯動 道外區再拆4.4萬餘平方米河湖『四亂』2021/09/09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