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搜 索
人民網評:紓解血荒,不再讓血頭賺『帶血』的錢
2017-11-23 09:24:43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據媒體報道,位居燕郊的某家醫院,多達數百名白血病患者在此治療。由於患者用血需求量大,有血頭長期盤踞醫院,從網上招聘獻血者來燕郊,以『互助獻血』的名義『賣血』,每個單位血小板向患者收費五六百元。血頭每運作一單可獲利數百元,有的血頭『生意』好時,一天能做好幾單。

  毋庸贅言,這些血頭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帶血』的錢,他們游走在法律邊緣,從事著不光彩的灰色營生,屬於被打擊的對象。但是,如果迷信打擊的話,面臨兩種情況,一種是禁而不絕,打而不死,畢竟有需求就有市場。另一種是當血頭被驅散後,急需用血的患者陷入困境,乃至絕境,喪失花錢買救命血的機會,就可能耽誤救治,加重病情。

  血頭於法不容,就應該被打擊,這一點毫無疑問。與此同時,更應該探討血頭何以找到生存的沃土?如果血源充裕,患者無需『劍走偏峰』,他們怎麼可能花大價錢從血頭手裡買血?

  紓解患者焦慮和無奈,除了全方位推進互助獻血之外,更需動員更多的愛心人士無償獻血。

  有句話說得好,『您能對您的同胞做出的最大貢獻,是拯救他的生命。』當我們卷起袖管獻出熱血的那一刻,不僅履行了公民責任,更能通過拯救他人擁有成就感。但是,近年來,多地出現血荒,有的醫院甚至停止了普通手術,原因是,血庫僅存的血液只能保證急診、重癥患者的需求。

  眾所周知,自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實施以來,獻血者能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同。血是熱的,人是有情懷的,熱血國民不可能越來越少,一些地方鬧血荒,與道德貧血無關,更與公民素質無關,或與宣傳不到位、激勵措施不夠豐富有關。

  應該通過制度安排,讓獻血者更有制度化回饋。當前,一些地方明確規定,獻血者終身免交臨床用血費標准從過去的累計1000毫昇降至400毫昇以上的;榮獲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的獻血者,憑相關證件可以免費游覽政府投資主辦的公園、旅游風景區等場所……這些制度設計,用心良苦,既是對獻血者的尊重,也是對生命的敬畏。

  此外,在血液使用方面也應該更陽光。中國青年報曾有調查顯示,83.8%的受調查者不願意獻血,是因為擔心用血不透明,害怕所獻的血被少數人用來牟利。為打消獻血者的顧慮,一些地方正在努力滿足公眾知情權,比如打開血液中心網站,只要輸入個人信息,就能查詢到自己所獻血的去向,此舉值得點贊。

  『熱血是生命的標志,無償獻血是社會文明的標志』。一定程度上說,越早破除血荒,患者就越受益,血頭的生存空間就越逼仄,我們這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就越高。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