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搜 索
媒體評方便火鍋走紅:野蠻生長 有爆炸危險
2017-11-22 15:07:51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原標題:『方便火鍋』野蠻生長暗生風險

  在日前閉幕的『第九屆中國(重慶)火鍋美食文化節』現場,一種新型的『方便火鍋』吸引了大眾的目光。與傳統意義上的火鍋不同,這種新型火鍋包裝精美,比盒裝方便面稍大,而且不用火,不用電,只要一杯涼水,就可以吃到熱騰騰的食材。

  『方便火鍋』出現後迅速成為火鍋市場的新寵。在國內某電商平臺上,銷售方便火鍋的店家就超過4000家,其中某些店鋪月銷售量高達上萬件。但是,記者調查發現,打著『方便』字眼的這款新型火鍋,背後其實危機暗藏。

   10分鍾就能吃上的火鍋

  為了真實地體驗方便火鍋,記者特地網購了幾盒。拿到貨品後,打開盒蓋,裡面食材齊全,還配有一袋食品專用發熱包,這便是號稱『火鍋加熱器』的物件。仔細查看發熱包的成分組成,主要以生石灰為主,原理就是生石灰遇水就會散發熱量。把帶底料的食材放入上層,然後加熱包放入下層,並加入冷水,僅幾秒鍾的時間,餐盒便開始散發熱量。隨著水蒸汽的不斷湧出,10分鍾左右,火鍋便可以食用了。

  據了解,方便火鍋最早開發成功是在2015年,在經歷了前期推廣與渠道開發後,終於在2017年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據統計,目前市面上的方便火鍋品牌有50餘個,其中大部分品牌的銷售渠道主要依靠線上。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方便火鍋的生產企業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原有的火鍋企業,依托自有品牌推出的方便火鍋產品,另一類是火鍋產業的上下游企業,依托生產線進行產品延伸。此外,還有一些跨界企業生產的方便火鍋,依托微商等渠道銷售,也佔據了一定市場。在已推出的產品中,川渝派系成為了主流,囊括的口味類型從最初的麻辣口味擴展到酸辣、番茄,用油也涵蓋了牛油、清油等多種類型。

  火爆市場背後問題多現

  親身體驗後,記者第一感覺是『確實方便』。但感受方便的同時,也發現了一個問題:方便火鍋的盒身非常燙,稍不注意就會傷人。

  而前不久,一則消息也讓方便火鍋引發了大眾的關注:一位消費者在網上稱,在家裡吃方便火鍋時,將產品放置在1厘米厚的玻璃桌面上,結果引發桌面碎裂。

  方便火鍋的盒身材料是塑料材質,那麼,如此高溫加熱會不會催生有害物質?而加熱包又會不會帶有隱患?為此,記者特地諮詢了西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系的相關專家,他們表示,自熱型餐盒的最大隱患就是含有生石灰的加熱包,尤其是放置在塑料材質的器皿中,很容易使得塑料器皿變型,而器皿中的溫度10秒左右就會昇至90攝氏度以上,這樣的熱量已經達到可以傷人的級別。專家們還稱,如果發熱包破損了,加上水後再放在塑料器皿裡,密閉不好的話,就有可能會發生爆炸的危險,為使用者埋下了安全隱患。

  除了加熱包暗藏安全隱患這個問題,記者調查發現,隨著市場日漸火爆,更多的問題浮出水面。

  首先在命名上就容易讓人迷糊,不同企業在產品外包裝上有著不同的稱呼。良品鋪子、小龍坎等品牌冠以『方便火鍋』;海底撈、德莊等品牌的同類產品,命名則是『自煮火鍋』;此外,『懶人火鍋』、『微火鍋』等,也都是目前市場上較為常見的稱呼;還有為數不少的同類產品則直接采用了『麻辣火鍋』、『麻辣串串香』等泛品類名稱。

  其次,由於門檻較低,市場上的很多方便火鍋產品實際上都是組裝出品。如委托方為某電子商務公司,而底料、配菜等食材,分別由全國各地的不同食材廠家進行代工生產,然後再組裝出售。至於代工企業是否具有相關資質、食品安全條件是否經得起考驗,不免令人擔心。事實上,在淘寶、京東等平臺上,就有買家給出『火鍋包裡的肉都臭了』、『包裡發現了一根頭發』等不少差評。

  更需要指出的是,方便火鍋尚未納入《食品生產許可目錄》。記者專門查詢了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的2016年版《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在方便食品目錄中,只有油炸方便面、方便米飯、方便粥、方便米粉等,並未包含方便火鍋。業內人士表示,由於准入門檻和行業標准的缺失,委托方在選擇生產商與產品控制的過程中更具隨意性,這也加劇了方便火鍋市場的亂象。

  急需市場規范結束『裸奔』

  值得注意的是,與傳統方便面等產品的料包不同,方便火鍋中的料包包含大量用新鮮食材加工的產品,如果保存不得當,容易出現因食材變質而導致脹袋的情況,因此食材的保鮮保質對包裝材料以及倉儲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目前方便火鍋產品的保質期普遍在6個月左右,在這樣較短的保質期內,一旦有貨物積壓,便要面臨產品大規模丟棄的窘境,這對於生產商以及經銷商而言是一筆不小的損失。因此,在保質期難以通過技術手段延長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改善餐品銷售渠道,盡快出貨避免積壓,也是經營者們需要面對和不斷探索的問題。

  對於方便火鍋未來的發展,重慶火鍋協會會長李德建表示:一方面歡迎新類型的火鍋出現在市場上,對於火鍋行業的發展是有好處的;但另一方面,他們也對缺乏行業標准的現狀充滿擔懮,如果品質和安全出現了問題,勢必就會影響『火鍋』這個大招牌。

  火鍋企業『重慶洞亭鮮老火鍋』董事長鄧曉寧稱,需要冷靜看待方便火鍋的前景,不要一哄而上,慘烈競爭後,再一哄而散。有實力的企業應該加強品牌建設,提昇產品的品質。『大型企業更應該進行差異化經營,根據不同的消費者,生產不同的產品。差異化有益於避免盲目的產品投資與競爭,更有益於方便火鍋在解決產品同質化方面的探索。』

  記者調查中發現,火鍋行業人士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設置限制性的准入門檻,不僅有利於從生產端把控可能產生的食品安全隱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監管難度。』今年7月,成都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就率先發布了關於公開征求《成都市自熱式方便火鍋生產許可審查方案(試行)》(征求意見稿)的公告,就是為了規范成都方便火鍋生產許可活動,加強方便火鍋質量安全監管。

  不過,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成都公開征求的意見稿只是地區性標准,需要制定全國性的行業標准,更具公信力和監管力,纔能解決目前方便火鍋的『裸奔』狀態。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