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從一無所有到傲視全球 這個中國造『神器』震撼世界
2017-11-21 10:08:43 來源:央視財經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從仿制到自主研發中國雷達走出國門獲世界認可

  就在臧偉旺和袁先明測試新款機載火控雷達的時候,在距離試飛場1000多公裡的南京,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四研究所的副所長倪國新正帶著外賓在展廳進行參觀,參觀團的成員們眼睛緊盯著一個個雷達模型,有的不斷提問,有的負責記錄,生怕錯過了任何一個細節。

  這個展廳展出了十四所研制的一部分雷達,既有涉及海、陸、空、天等多個作戰武器平臺的軍品,又有軍民融合的許多新產品。眾多的品類型號、不斷迭代提昇的技術水准,總是會讓來參觀的外賓有意外的驚喜,很多訂單也在參觀之後紛至沓來。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四研究所副所長倪國新:通過這麼幾十年的積累我們可以很自豪地說,從陸、海、空、天各種乾擾體制,各種用戶背景的產品,我們是國內最全的,也是最先進的。以前我們是賣單裝比較多,哪個國家有急需咱們就推銷這樣的產品。現在我們在慢慢地轉變,不光是賣裝備,還是要成系統、賣服務、賣能力,甚至幫他們做一些基礎設施。

  不過,在十多年前,雷達訂單的簽訂卻並不那麼輕松,倪國新還清楚的記得,十幾年前,作為機載火控雷達設計師的他,第一次去給梟龍戰斗機的采購方『推銷』雷達的情景。

  倪國新:對方確實對我感覺比較陌生,當時他就提出了一個很大的質疑。他說我只聽說你們機載的火控雷達跟美國人有合作,也跟俄羅斯人有合作,從來沒聽說你們自己還能做雷達,還能賣給別人。這個背後的感覺就是對你還是不信任,覺得看看你的視野是不是很開闊,你對行業這個認識、是不是符合潮流。

  經過和多個發達國家的同臺競技、拉鋸式的談判,十四所研制的機載火控雷達,纔最終被梟龍戰斗機的采購方選中。

  事實上,在走出國門之前,中國雷達經歷了一段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漫長歲月。今年已經76歲的劉延東2016年纔完全離開科研一線,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劉延東先後後參與了上百款雷達的研制,見證了中國雷達從無到有的全過程。

  原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總體部主任劉延東:我們國家的雷達,在解放前進行雷達修配,解放後進行雷達仿制,一直到60年以前仿制了不少雷達,60年代就開始研制,研制也是很困難,因為當時美國,尤其後來和蘇聯關系比較緊張,對我們都封鎖,我們很難拿到資料,全部通過一般的期刊來分析,我們當時沒有計算機,我們用計算尺和手搖計算機來做,你比如算一個曲線,用手搖計算機這麼搖半個月。現在計算機幾分幾秒就解決了。

  上世紀七十年代,由於沒有自主研制的火炮定位雷達,我軍裝備的炮位雷達都依賴進口,曾經一度陷入受制於人的窘境。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所長胡明春:炮是陸戰之王,我們的炮位雷達解決什麼問題呢,第一個就是我們炮打出去以後有沒有打中目標,第二個就是敵方打我們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測量出來的數據,知道敵方的炮在哪,我們可以反擊。所以這個雷達是非常重要的。沒有這個雷達的話,打仗時候是要吃大虧的。

  胡明春就是在那個時候來到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剛參加工作的他,真切感受到了在當時自主研制炮位雷達的緊迫性。依靠進口或是仿制就意味著永遠後人一步,落後就意味著被動挨打,為了改寫這種局面,胡明春和同事們下決心攻克這個難題。

  胡明春:這個雷達研制出來以後,非常好地解決了問題,能夠圓滿地完成任務,國內裝了很多,然後在國際市場上也銷售了很多,而且是經過了實戰的考驗。

  東南亞某國的恐怖組織前前後後猖獗了三十多年,給當地政府和人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該國軍方要員在中國的一次訪問,參觀了中國自主研制的炮位雷達,立刻眼前一亮。

  倪國新:他說我們就要這樣的產品,說我們國內現在反恐急需要炮位這樣的雷達,因為他們那個國家就是森林比較茂密,一些恐怖分子躲在森林裡面打炮,政府軍就很惱火很頭疼。把炮位雷達拉過去了以後,果然在實際的反恐戰爭當中起了非常好的作用。剛開始他們的反政府武裝大炮很囂張,但是我們炮位應用以後,每一次他的炮一打我們炮位把它大炮位置定出來,政府軍提供反擊。沒過多長時間政府軍就全面佔領了戰場上的主動權,恐怖分子的炮就響不起來了。

  中國的炮位雷達經過幾十年的風雨歷程,目前還在不斷地更新迭代。為了讓新款的炮位雷達更耐高溫,設計師團隊還在不停地討論、驗證,他們盼望著自己的最新的作品能夠做成世界第一。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雷達設計師王乾:我相信我們的團隊有這個實力,也有這個能力,把這個做成一種世界級的明星產品。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