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  新聞
搜 索
【大家談】習近平總書記這一細節凸顯國家對人纔的重視
2017-11-20 17:24:26 來源:國際在線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11月17日,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參加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的600多名代表。在准備同代表們合影時,總書記見到兩位道德模范代表年事已高,就拉著他們的手,請兩位老人坐到自己身旁來,這個暖心感人的瞬間銘記在了大家的心裡,贏得全國上下一片叫好之聲。這個小細節體現了國家對於人纔的尊重和愛惜。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人纔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要堅持黨管人纔原則,聚天下英纔而用之,加快建設人纔強國。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纔政策,以識纔的慧眼、愛纔的誠意、用纔的膽識、容纔的雅量、聚纔的良方,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各方面優秀人纔聚集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斗中來,鼓勵引導人纔向邊遠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基層一線流動,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纔、人人努力成纔、人人皆可成纔、人人盡展其纔的良好局面,讓各類人纔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纔智充分湧流。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纔。』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纔和人纔工作,堅持聚天下英纔而用之,加快人纔強國建設步伐,推動我國人纔事業蓬勃發展,不斷開創人纔工作新局面。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也再次重申了人纔的重要性。『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纔強國戰略』『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纔、科技領軍人纔、青年科技人纔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人纔資源是第一資源,也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

  而一個國家想要吸引人纔、留住人纔、讓人纔盡心為國家服務,就必須對人纔給與足夠的尊重,習近平總書記此次就給予了親身示范。前文中提到的兩位老人都可謂是國家的脊梁,一位是93歲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譽所長黃旭華,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他從事核潛艇研制工作30多年,為中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由於保密的需要,黃旭華多年來有意疏遠家人,直到2013年,他的事跡纔逐漸為人所知。另外一位老人,則是絕壁鑿『天渠』的貴州遵義市老支書黃大發,他所居住的地方以前叫草王壩,海拔1250米,山高岩陡,雨水落地,就順著空洞和石頭縫流走,根本留不下來。上世紀90年代以前,當地村民用水極度緊張。大隊長黃大發帶著數百個村民,靠著鋤頭、鋼?、鐵錘和雙手,前後歷經30餘年,硬生生在峭壁懸崖間挖出一條10公裡、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使草王壩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群眾以黃大發的名字命名這條渠,親切譽為『大發渠』。

  習近平總書記此次的暖心行為,不但讓在場之人感動萬分,更是告訴我們所有人尊重人纔不光是一句口號,國家正從上到下逐步落實人纔強國戰略。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的人纔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蘭順正)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