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網購9萬的茶葉包裝現問題 法院認定系『欺詐』
2017-11-20 11:22:33 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於英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花9萬網上買茶葉,包裝發現問題

  正反面生產許可證對不上,法院認定系『欺詐』

  如皋市民李某、於某共花費9.1萬元在京東購物網站一家茶葉自營店買了350盒普洱茶,卻發現包裝上正反面的生產許可證號不相符合,經查,其中一個許可證編號為其他茶廠所有,另一個許可證編號不存在。日前,如皋市人民法院對這起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上海某茶葉貿易公司退還貨款9.1萬元,並賠償3倍損失27.3萬元。

  去年3月,李某與於某共同出資,並以李某名義從京東購物網站自營店購買了上海某茶葉貿易公司銷售的350盒普洱茶,單價260元,共計9.1萬元。收貨後,李某、於某無意中發現,該商品內部包裝紙正面標有生產許可證號碼為『QS532********』,而反面標注的生產許可證號碼為『QS530********』。同時標注生產日期為2008年3月8日。經查,正面編號為『QS532********』的食品生產許可證號不存在,反面編號為『QS530********』的食品生產許可證號實為雲南另一家茶廠所有。

  李某、於某認為,涉案產品存在偽造生產日期、生產許可證等問題,違反《食品安全法》禁止性規定,一紙訴狀將該公司和京東商城告到法院,請求茶葉公司退還9.1萬貨款並10倍賠償,請求京東商城承擔連帶責任。

  審理中,雲南雲測質量檢驗有限公司出具報告認定,檢測的一餅樣品為普洱茶,樣品生產日期為2008年6月18日。對此,茶葉公司僅口頭抗辯案涉茶葉是先生產後包裝,但未能舉證說明案涉商品正反面生產許可證不一致的原因。

  如皋法院審理認為,根據舉證,不能認定案涉普洱茶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因此不適用《食品安全法》的懲罰性賠償規定,但被告對案涉普洱茶兩個生產許可證標簽標識不一致未能作出合理解釋,同時未能舉證案涉商品標注的生產日期真實性,符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有欺詐行為』,足以引起消費者誤導,應承擔3倍賠償。被告賠償後有權向案涉茶葉的生產者或其他銷售者追償。

  從證據看,京東商城已對銷售方提供的信息進行了必要審查,也提供了案涉商品准確的商家及廠家信息,並就案涉商品進行下架處理,故不需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綜上,法院作出上述判決。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