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肩負振興使命,打贏『新遼沈戰役』
2017-11-17 22:07:42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畢玉纔 劉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肩負振興使命,打贏『新遼沈戰役』

  ——遼寧錦州市委組織黨員乾部前往東北首個基層黨支部誕生地重溫入黨誓詞

  11月14日,溝幫子火車站西300米,一座陳舊磚瓦建構的四合院裡,遼寧錦州市委書記王明玉帶領市委常委班子成員、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政協主席等黨員乾部,莊嚴地舉起拳頭,重溫入黨誓詞。陽光下,他們胸前的黨徽熠熠生輝。

  這個位於錦州境內的一個普通院落,隨著『紅色檔案』揭秘,開始成為人們景仰的聖地——20世紀20年代初,在這裡誕生了東北第一個基層黨支部——中共溝幫子鐵路黨支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又在這片遼西大地上,與國民黨軍隊展開了空前大決戰,並一舉拉開解放全中國的序幕。

  在這裡,王明玉主持召開了錦州市委中心組學習,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南湖紅船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決打贏決戰貧困決勝小康的振興錦州『新遼沈戰役』。

  東北第一個基層黨支部

  跨過高高的門檻,踩著青磚,順著筆直的巷道,記者走進青牆紅瓦綠樹掩映中的中共溝幫子鐵路黨支部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位於紀念館廣場中央的一尊記錄工人革命斗爭的雕塑,雕塑頂部用鋼鐵鑄造的黨旗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在入館的過道兩側牆壁上,掛滿了在此戰斗過的革命先驅的照片。走進紀念館內部,劉少奇同志帶領中共滿洲省委、奉天特委部分領導親自到溝幫子鐵路支部視察並指導工作的雕像,生動而傳神。在『東北第一個基層黨支部』展廳,一張張珍貴的歷史照片,記錄了革命火種沿著京奉鐵路向東北延伸的全過程。

  錦州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宋麗敏向記者介紹,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工人運動正迎來第一次高潮。京奉鐵路唐山制造廠在唐山地委的領導下,於1922年舉行工人大罷工。一位來自廣東的青年工人在罷工中表現得尤其勇敢頑強,並於次年1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的名字叫歐陽強。

  東北第一個基層黨支部——中共溝幫子鐵路黨支部。錦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1923年年初,京漢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失敗。中共唐山地委為保存革命力量、開闢新的活動基地,決定借京奉鐵路當局向關外調工人之機,安排和轉移一批共產黨員和工人運動積極分子。歐陽強就這樣來到了錦州,被安排在錦州鐵路車頭房(即機務段)當了一名鉗工。

  到達錦州後,歐陽強利用工作之便往來於大虎山、溝幫子、通遼等地,很快與先後調來的共產黨員馮昌、程海華、李加曉、李華燦等人取得了聯系。1923年8月,京奉鐵路總工會溝幫子分工會正式成立,歐陽強被推選為代表。1923年秋,又建立了中共溝幫子鐵路小組,歐陽強任組長。1924年上半年,經過努力最終建立了中國共產黨溝幫子鐵路支部。

  黨組織建立後,除開辦夜校,幫助工人學習文化、宣傳革命道理、團結骨乾、組建工會組織外,還為維護工人利益,團結和領導工人群眾同反動軍閥當局開展斗爭,並取得了『花紅』斗爭的多次勝利。

  所謂『花紅』,是指舊中國企業多年沿用的一種作為『額外報酬』的那部分利潤,即在所得利潤中提出一定成數,按職位高低及薪額大小進行分配。1929年年末,正是臨近舊歷年關之際,鐵路當局不但不想發放當年的『花紅』,連原來積欠兩年的『花紅』也不想發,工人們的不滿情緒到了極點。1930年年初,以溝幫子鐵路為中心,關外整個鐵路站段的『花紅』斗爭全面爆發。溝幫子鐵路數百名工人,在歐陽強等共產黨員帶領下宣布罷工,並包圍了公事房(段長室),高呼:『我們生活困難』『要求增加工資』『要求8小時工作』等口號。工人們按照時任滿洲省委書記劉少奇的指示,並在滿洲省委乾部的幫助下,粉碎了鐵路當局的種種陰謀,取得了『花紅』斗爭的最後勝利。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