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搜 索
多年沒解決的垃圾分類難題,蘭州3年能完成嗎?
2017-11-17 10:00:01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從分類垃圾桶遍布街頭到有名無實成擺設,幾經輪回,蘭州再次進入『倒計時』

  多年沒解決的垃圾分類難題,3年能完成嗎?

  11月14日清晨,家住蘭州雁灘科教城的馬阿姨,習慣性地拎著手中的垃圾袋出門,越走越猶豫,不遠處的小區垃圾桶上,清楚地標著『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字樣。

  『以前放哪個垃圾桶裡是無所謂的,都是一輛車拉走。以後真要強制分類了,垃圾袋該放哪裡呢?』馬阿姨說。

  令她糾結的原因,在於當地出臺的一則新規——按照《甘肅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到2020年底前,蘭州市、嘉峪關市、甘南州、定西市、酒泉市等將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作為一位『老蘭州』,馬阿姨對垃圾分類並不陌生。從最初宣傳動員,到後來垃圾分類桶遍布街頭,10多年間幾經輪回,如今『強制』分類正式進入『倒計時』,這次真的能實至名歸嗎?

  分而無『類』的垃圾桶

  據《工人日報》記者了解,早在2000年4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廈門和桂林等8城市就被定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探索和建立新型垃圾分類收集和資源循環利用機制』。

  地處西北的蘭州,作為甘肅的省會,於次年開始因勢而動。據蘭州城關區環衛局介紹,從2001年開始就著手進行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與資源循環利用的政策調研。但是此後,工作陷入停滯。

  2006年夏天,蘭州城區主乾道一次性投放了7000多個分類垃圾箱,到2012年全市規模200戶以上的有物業管理的居民小區全部配置了分類垃圾箱。蘭州市城管執法局還出臺了《蘭州市生活垃圾袋裝化分類收集試點實施方案》,要求居民按照可回收資源、不可回收資源和有毒垃圾分三類投放,每一處垃圾堆放點都要配置藍色、灰色、紅色的垃圾桶。

  數年過去,『三色』垃圾桶已成回憶。現在,每個統一配置的灰色垃圾桶上都清楚地標明了『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字樣,但在實際應用中意義不大。

  在蘭州城關區的水車園小區,物業管理人員仍能清晰地記得當初『三色』初進小區時居民的新奇與自覺。『開始時,因為宣傳到位,居民都自覺將垃圾大致分類後放置桶內;但很快就發現,垃圾車運走時分類後的垃圾又被混到了一起,標不標「分類」都一樣。』

  分類後的巨額『紅利』

  在市民馬阿姨看來,垃圾分類推行了10多年,似乎一直是『原地踏步』。但在她所看不見的垃圾處理終端,缽滿盆滿的『紅利』格外誘人。

  在終端環節,經過多年的努力,蘭州初步實現了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建築垃圾的分類處理。

  蘭州城關環衛局垃圾清運隊每天要負責將轄區內1600多家物業小區、2萬餘家臨街門店的生活垃圾清運出城。從2002年起,文曉超就在垃圾清運隊工作。『以前,我們清運出來的垃圾都是送到城郊的露天垃圾場進行填埋處理,從去年開始送到蘭州中鋪子生活垃圾場焚燒發電。』文曉超說。

  2016年10月正式投運的中鋪子生活垃圾場焚燒發電場,具備日均3000噸的處理能力。發電場總工包宗樹介紹:『集中在這裡的垃圾不僅實現無害化處理,而且每噸垃圾還可以產生300~400千瓦時的電能,輸送到電網。』

  近年來,因住房裝修而產生的建築垃圾,曾令許多城市頭痛。2015年,蘭州市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德龍的指導下,建成了西北地區最為先進的規模化建築垃圾處理線,目前年處理建築垃圾200萬立方米,可年產120萬立方米商品?及27.6萬噸活性垃圾粉。

  自2011年建成首家餐廚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廠,蘭州已經回收近50萬噸的餐廚垃圾。它們經過油脂分離、高溫降解等處理後,變成了生物燃氣、有機肥和液態的噴施肥、微生物菌劑、土壤調理劑等資源化產品。

  『如果實現全分類、全回收,會產生更加巨大的經濟效益。』據蘭州餐廚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廠工程師周虎成介紹,近年來,通過政府的強制推行,蘭州市區90%以上的餐館實現了集中分類處理。

  只差『最後一公裡』

  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出臺了《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要求在2020年以前,所有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以及河北邯鄲市、江蘇蘇州、陝西咸陽等10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在城區范圍內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這個方案一經公布,引發社會關注。垃圾分類的『17年之癢』是全國許多地方的痛點,10多年沒有解決的問題,要3年完成,並且冠以『強制』二字,能行得通嗎?

  『這種擔心並無必要。』甘肅省發改委有關人士分析,從他們的調研結果看,在蘭州、嘉峪關等城區范圍內實現垃圾『強制』分類只差『最後一公裡』。

  蘭州市城管委目前正在起草制定《全市全域無垃圾三年專項治理行動方案》,並提出了垃圾源頭『分類減量』的目標。同時,進一步引入市場機制,建立與垃圾分類相適應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著力推動物資回收企業完善業務網絡,積極開展可回收廢舊商品的收購業務,有條件的區縣可以采用設立獎勵基金等制度,用於獎勵或補助廢舊商品回收企業。

  據蘭州市城管委副主任方兵烈介紹,蘭州市將實行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分法』,逐步完善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加快垃圾分類處理處置設施建設,規范處理有害垃圾,提高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水平。

  『只要政府的清運措施到位,強制分類並不難。』擁有近1000戶居民的蘭州付家巷小區每天產生近5噸的生活垃圾,配備了50餘個生活垃圾桶,擺放在單元門口。在社區負責人看來,只要環衛部門分類收集清運,由社區志願者引導居民分類投放,居民分類處理的習慣將逐步養成。

  有業內人士指出,培育和發展垃圾終端處理產業,逐步實現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的投資多元化、設施標准化、管理規范化,用市場手段推動垃圾強制分類是必須面對的課題。記者康勁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