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采訪報道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重慶市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電梯檢驗研究一中心主任、正高級工程師??張東平。(中國臺灣網王文英攝)
中國臺灣網11月15日重慶訊 電梯是現代社會千家萬戶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關系出門第一步和回家最後一步的安全。在我國重慶市有這樣一位靠著『一聽一摸』就能准確判斷電梯故障並精准更換零件的『神人』,他就是重慶市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電梯檢驗研究一中心主任、正高級工程師??張東平。
張東平,男,1967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1992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工業自動化專業,同年參加工作,2010年至今,他先後主持完成了國家質檢總局科研項目2項、重慶市科委科技攻關項目一項、重慶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科研項目4項、編制的地方標准6個、獲得發明專利一項。其中,重慶市電梯安全運行保障條件與應急救援對策研究獲首屆重慶市安全生產科技進步三等獎。2016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花錢『摳門』,卻能把事情辦好
據了解,重慶近年來改造的913臺老舊電梯,其中超過400臺由張東平和他的團隊提供技術支持。改造老舊電梯,難的不是改造技術,而是如何少花錢。張東平對記者說,重慶市需要改造的老舊電梯,往往位於老舊居民小區。這些小區大多沒有大修基金,住戶大多是老年人或者外來租賃戶,只有讓他們盡量少出錢,電梯改造工作纔能順利進行。
既要確保電梯改造的質量和安全性能,又要少花錢,怎麼辦?張東平主張不要動不動就整體更換部件,要找准問題所在,能夠修的盡量修,實在不能修的,也盡量更換小零件。
2013年,渝北瓊海花園被納入老舊電梯改造范圍。歡喜之餘,住戶卻發現電梯改造的成本難以讓人承受,總成本近20萬元。業主、主管部門和電梯改造單位幾方爭執不下,作為權威第三方技術代表的張東平此時『出馬』。
經過仔細觀察和分析,張東平給出『診斷』意見:不需要整體更換控制櫃,只需要更換控制櫃中的感應器和接觸器兩個關鍵部件。這樣一來,改造成本驟然縮減到不足5萬元,攤派下來,籌資的難度小了很多。
但這算不算偷工減料?安全有沒有保證?帶著疑惑,大家按照張東平的要求更換了配件,電梯此前停靠不准確、搖晃的故障立即消除,而且至今沒有『再犯』。
一聽一摸,專治電梯各種『疑難雜癥』
花錢『摳門』,卻能把事情辦好,張東平是怎麼做到的?
『關鍵在於找准「病因」。』他說。為了准確地找到電梯『病因』,從業近20年來,張東平練就了兩套功夫:一是聽,二是摸。
聽,是判斷電梯故障的常規方法之一。一般水平的技術工人,大多能用耳朵判斷電梯的曳引機和軸承是否缺油,缺到什麼程度。但張東平能聽到的,遠不止這些,蝸輪蝸杆是否缺油,是否缺齒,甚至制動器為啥『剎不住』這樣的『疑難雜癥』,他都能通過聽來診斷。
摸,即用手摸或用背靠運行中的電梯轎廂。據介紹,電梯的啟動和制動,都會帶來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的震動。一般人的感覺,是轎廂在不同程度地搖晃,但張東平覺察到的情況,要豐富和細膩得多。他能將搖晃的幅度劃分成若乾個檔次,以此判斷哪些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哪些會導致乘客不適,再據此提出整改建議。
『排查故障,最直觀的方法是依次拆卸零件,但費時費力;而憑借經驗去看、聽和觸摸,直觀地尋找故障,時間和成本上至少節省70%。』張東平說,他對於電梯故障靈敏的『知覺』,源於行業的師承、同事的交流,更來自於自己的揣摩和總結。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門聯動 道外區再拆4.4萬餘平方米河湖『四亂』2021/09/09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