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搜 索
專家熱議習主席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演講:開啟五大新征程 謀求亞太新發展
2017-11-14 10:18:17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經濟日報·專家解讀】國家主席習近平10日應邀出席在越南峴港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並發表題為《抓住世界經濟轉型機遇謀求亞太更大發展》的主旨演講,強調世界正處在快速變化的歷史進程之中,世界經濟正在發生更深層次的變化。我們必須順應大勢,勇於擔當,共同開闢亞太發展繁榮的光明未來。

  多位國際問題專家對《經濟日報》記者表示,習主席的講話緊扣時代脈搏,描繪出亞太合作和中國發展的新藍圖,激勵著人們向著美好明天不懈奮斗。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

  促進亞太經濟一體化釋放制度紅利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是十九大以後我國最高領導人在國際多邊場合的第一次演講,回答了國際社會最關心的兩個問題,即新時代中國的內政外交理念和促進亞太經濟一體化的中國方案,具有重要意義。

  阮宗澤表示,演講一方面詮釋了中國人民將開啟的5大新征程的涵義,向國際社會宣講了十九大之後中國的行動藍圖,增加了國際社會對中共十九大的理解;另一方面針對國際社會急切想了解中國在十九大之後對亞太經濟的看法,提出了中國對亞太經濟發展轉變的4個思路和4條建議,即繼續堅持建設開放型經濟、繼續謀求創新增長,挖掘發展新動能、加強互聯互通,實現聯動發展、增強經濟發展包容性,讓民眾共享發展成果等,在貢獻中國方案的同時,也為國際社會吃了『定心丸』。

  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正經歷深刻轉變。阮宗澤表示,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各國已經采取了1400多條貿易保護性質的措施。全球化帶來的財富分配紅利不均導致一些國家對區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持消極態度,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傾向昇溫,成為亞太經濟一體化的掣肘因素。如何釋放亞太地區的制度紅利,成為亞太各經濟體亟待解決的問題。與此同時,亞太地區是全球資本流動與貨物貿易最活躍的區域,也是各類自由貿易安排大量衍生、交錯重疊最高的區域,區域經濟合作一體化和碎片化趨勢同步上昇。亞太地區經貿領域現存的各種機制,雖然對地區有正面推動作用,但同時也有競爭和張力,各類協定中不同的優惠待遇和原產地規則就像碗裡的意大利面條,增加了區域內營商環境的不可預見性。因此,亞太區域亟需建立一個統一的一體化合作框架。

  阮宗澤表示,這些挑戰中也蘊含著機遇。中國提出,面對形勢的發展變化,經濟全球化在形式和內容上面臨新的調整,理念上應該更加注重開放包容,方向上應該更加注重普惠平衡,效應上應該更加注重公正共贏,因而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同。『中國倡導的亞太經貿合作包括建立一個涵蓋亞太經合組織地區的自由貿易區,這將從根本上解決亞太地區各種類型自由貿易安排大量衍生及由此引發的「意大利面碗」效應,為深化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提供更加完整、高效的制度框架。亞太自貿區可以緩解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造成的緊張局面,同時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建設「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亞太伙伴關系,更將使未來的亞太自貿區有效整合眾多具有排他性和封閉性的自貿協定。』阮宗澤說。

  展望未來,阮宗澤認為,互利共贏的區域一體化機制安排是大勢所趨。亞太自貿區合作框架如能不斷得到完善,無論從規模還是比例上看,都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自貿安排,這對全球貿易的發展將有劃時代意義。盡管APEC沒有對茂物目標作明確的界定,也沒有設立量化標准,使得APEC對各成員開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和經濟技術合作效果的監督和評估力度不夠,但只要各國的願景能形成合力,就會使亞太經濟機制建設更符合所有成員的利益。(經濟日報記者李春霞)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玉主:

  中國方案將推動亞太地區更大發展

  『習近平主席的演講,立足現實,面向未來,展現了全球視野,演講從多方面談論了如何謀求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共同發展,提出了中國方案,展現了我們的大國責任擔當。』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玉主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當前,世界經濟正在發生更深層次的變化,包括增長動能的深刻轉變、全球發展方式的深刻轉變、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深刻轉變以及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深刻轉變。王玉主認為,習近平主席著眼於現實,對世界經濟發生的變化作出了一系列判斷,這些判斷體現了他對世界經濟發展形勢的清晰認識,也體現了他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世界。

  此次演講中,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一系列倡議,如繼續堅持建設開放型經濟,繼續謀求創新增長,繼續加強互聯互通,繼續增強經濟發展包容性等。王玉主表示,這些倡議是我們近年來的一貫主張,習近平主席發出的倡議是亞太地區乃至全世界實現更大發展的路徑。

  『中國的發展成就有目共睹,也為亞太國家和地區實現更大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方案。中國的發展成就離不開開放、創新、互聯互通和包容性經濟,中國的實踐已經證明了習近平主席的這些主張是行得通的,也是可以讓其他國家和地區借鑒的。』王玉主說。

  王玉主表示,推動亞太地區實現更大發展,中國有一套完整的方案,也在積極推動方案的落實,用實際行動發揮著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主導作用。『很典型的一個案例,就是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加強經濟政策協調和發展戰略對接,實現各國協同聯動發展,實現各國的共同繁榮。』王玉主說。

  回望亞太經合組織的發展歷程,王玉主表示,對於中國來說,亞太經合組織十分重要,特別是在這個平臺上,中國可以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對話。此外,亞太經合組織創造出的合作氛圍為中國經濟施展身手提供了很重要的條件。過去,亞太地區是中國重要的貿易投資區域。現在,中國正開始更好地利用亞太經合組織這一平臺,推動其在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深刻變革中發揮更大作用。(經濟日報記者袁勇)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專題】習近平出席APEC第二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訪問越南、老撾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