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波恩11月13日電 題: 專訪解振華:中國將如何改善全球氣候治理『大氣候』?
中新社記者俞嵐李曉喻彭大偉
聯合國波恩氣候大會13日進入高級別談判階段。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12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詳解中方將如何進一步改善全球氣候治理。

中國立場:2020年前承諾必須落實
發達國家同意到2020年落實減排承諾,並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每年1000億美元資金支持,是氣候談判多年『拉鋸戰』的重要成果之一。但如今,這些承諾還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這讓飽受氣候變化之苦的發展中國家相當不滿。
在剛剛過去的一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呼吁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框架內設置專門議程,包括推動《京都議定書(多哈修正案)》盡快生效、盤點發達國家落實2020年前減排目標,以及履行對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支持的承諾等。但發達國家似乎還想繼續使用『拖延戰術』。
解振華強調,《京都議定書(多哈修正案)》必須落實;發達國家必須講清楚已經給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多少資金,差額部分怎麼辦。此外,各國是否兌現了2020年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承諾,也必須說清楚。
他表示,在這些問題上,中國立場非常明確,不會讓步:只有把2020年前的事情做好,纔能為2020年之後落實《巴黎協定》奠定基礎。『如果連已經定下來的事都不落實,還談什麼以後?』
中國角色:貢獻方案彌合分歧
中國近年來在完善全球氣候治理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有目共睹。中共十九大報告稱,中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何謂『引領』?在解振華看來,在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中,有些國家後撤了,而中國卻能提出富有創新性的建議,並為各方所接受,這就是引領作用的體現。
『中國的建議還是有分量的』,他說,『因為我們有經驗教訓,知道怎麼乾纔會更好,有本錢和底氣。』
隨著中國作用日益凸顯,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待也越來越高。用德國《每日鏡報》的話說,中國在氣候領域從『後進生』變成了『救星』。
未來中國如何進一步引領氣候治理『大氣候』?解振華表示,這需要不斷貢獻『中國方案』。一方面,要把本國國內的事情做好,『只有總結了自己的經驗教訓和最佳實踐,纔能在多邊場合提出真知灼見』;另一方面,在多邊進程中,中國願意提出『搭橋方案』,彌合各方分歧。
中國態度:非常願意和美國加強合作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中美曾長期扮演『領舞』角色。但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後,中美在應對氣候變化上能否繼續『共舞』,備受關注。
『中國非常願意和美國加強合作』,解振華明確表示,發展可再生能源,搞綠色建築、低碳交通,對各國培育新興產業、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改善環境都有好處。『不在這方面合作肯定不合適』。
實際上,中美兩國加強氣候合作仍有良好基礎。2013年4月以來,在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的工作框架下,兩國確定了包括載重汽車和其他汽車減排、智能電網、建築和工業能效在內的多個重點合作領域。兩國地方政府也充分對接。2016年6月,中美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會在北京舉行,會上雙方簽署了27項合作協議。
民心也站在這一邊。中美智庫日前聯合發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中美兩國多數民眾支持本國簽署《巴黎協定》,向低碳及新能源路徑轉型;兩國民眾對本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開展的行動均表現出支持態度。(完)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門聯動 道外區再拆4.4萬餘平方米河湖『四亂』2021/09/09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