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領航新征程]重慶著力提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讓更多百姓嘗到文化的『甜頭』
2017-11-13 17:12:44 來源: 華龍網-重慶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11月7日,重慶雜技藝術團打造的以『喜慶十九大共築中國夢』為主題的演出,在兩江育纔中學舉行。記者熊明攝

  『同學們,少年強則國強,你們這些大大小小的夢想匯集起來,將築成我們的中國夢!』11月7日,一臺精彩的表演在重慶市兩江育纔中學的操場上上演——演員們除了為現場師生表演雜技外,還與他們頻繁互動。這是由重慶雜技藝術團打造的『喜慶十九大共築中國夢』送演出進基層活動。

  把演出送進基層,讓百姓近距離欣賞藝術,已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務中最常見的畫面。近年來,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多彩多姿的文化活動漸漸改變著重慶人的生活、豐富著這座城市的內涵。

  演出讓百姓得到實惠

  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一環,我市的演出活動無論在田間地頭還是高雅劇院,都為百姓帶來了真正的實惠。

  『在鄉村表演,我們總是被鄉親們圍得水泄不通。』重慶雜技藝術團業務部部長趙磊告訴重慶日報記者,該團每年都會將300多場演出送到基層,剛剛創排的『喜慶十九大共築中國夢』節目也將完成70場進基層演出。

  市文化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14年開始,政府累計購買10萬場文藝演出,惠及群眾3000餘萬人次。『在下基層演出中,市級院團與民間資源共同發力,把演出帶到百姓家門口。』他介紹,按照計劃,今年政府將購買公共流動文化3.3萬場,送往8266個行政村。

  不僅在百姓家門口,在劇院內也有不少惠民活動——11月11日,第二屆重慶文化惠民消費季啟動,從當天至2018年2月28日,全市將開展十二項文化惠民活動,主城各大劇院的演出票價最低可降40%。

  高水平展覽不斷

  11月1日,《家園——黃格勝畫展》在重慶美術館開幕,100幅描繪廣西的山水畫作讓觀者無不驚嘆。

  重慶美術館常務副館長鄧建強介紹,作為我市公共文化服務的窗口單位,重慶美術館自2013年10月開館以來,每年舉辦40餘場公益性展覽,每年接待觀眾30餘萬人次。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這為我們美術館的發展指明了目標。』鄧建強說,接下來,重慶美術館將繼續舉辦高水平的展覽,並進一步加強藝術與生活的聯系,把藝術帶進校園、社區、機關、鄉鎮……

  與此同時,我市的博物館也活動不斷。據了解,近年來,三峽博物館除了基本陳列展覽外,每年還向社會推出20至30個高水平的臨時展覽。

  『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的美術館、博物館極大地豐富了老百姓的業餘文化生活。』市文化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博物館免費開放73家,美術館免費開放13家,每年服務群眾7200萬人次以上。

  公共文化服務插上互聯網翅膀

  這幾天,家住江津區的張佳尹特別興奮,幾個月後,她有望登上2018年江津春晚的舞臺。

  這是怎麼回事?原來,今年,江津區文化委推出了該區首個數字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文化江津雲』,該平臺包含了文化活動、文化場館等11個主要功能模塊。老百姓可以訪問『文化江津雲』,在線報名參與公共文化活動、預約公共文化場館等。最近,『文化江津雲』推出2018年江津春晚海選征集令,僅僅一天就有數十人報名。

  利用互聯網,老百姓不僅能當演員,還能選演員。為破解當前公共文化服務供需矛盾,我市在全國率先建成公共文化物聯網,實現『群眾點單、政府配送』,老百姓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喜歡的演出團隊。公共文化物聯網上集合了我市具有公共文化演出資質的大批資源,百姓可以隨意『點單』。

  『「互聯網+」讓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為完善。』市文化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文化委將加快推動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在完善數字化服務平臺的同時,加快數字資源庫建設、提昇信息化服務水平,『讓更多百姓嘗到文化的「甜頭」。』記者夏婧

責任編輯:孫嵐
【專題】領航新征程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