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星龍代表:用更好服務守護鄉親們健康
光明日報記者李建斌
『當國歌響起的時候,我的眼淚都快流出來了,心裡可自豪了!』這幾天,無論在出診患者家中,還是在自家的村衛生所,只要賀星龍一出現,身邊很快就會圍上一圈人。忙完手頭工作,賀星龍就會給鄉親們講述他參加黨的十九大時的情景。他說,自己將利用騎摩托進村入戶看病的機會,把黨的好政策、好聲音傳遞給身邊的群眾。
『總書記的報告說的是咱老百姓能聽懂的話。當總書記講到未來五年我們國家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我使勁鼓掌,對我們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信心。』賀星龍激動地對記者表示,『作為一名醫生,病人是我的服務對象,看病是我的本職工作。報告裡講要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這真說到了咱老百姓心坎裡。』
賀星龍是山西省臨汾市大寧縣徐家垛鄉樂堂村的一位『80後』村醫。多年來,他不分白天黑夜,一個電話隨叫隨到,服務晉陝兩省永和、大寧、延長三縣28個村的農民,出診17萬次,行程40多萬公裡,騎壞7輛摩托車,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摩托醫生』。
回來這幾天,賀星龍已經加班加點給十幾個孩子接種了疫苗,上門給13戶『五保戶』和一些慢性病病人檢查治療。他掰著手指頭跟記者數說,黨和政府一系列惠民政策讓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從今年7月份開始,山西省實行的對貧困人口『三保險、三救助』政策,通過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補充醫療保險確保農村貧困人口住院總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到90%以上。這些好政策,讓老百姓不再為看病難、看病貴犯愁了。
『黨的十九大報告裡講,要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說起自己最關注的問題,賀星龍放慢了語速:『這是黨中央的決策,也是我今後工作的指南和方向,我要用更好的服務守護鄉親們的健康。』
楊娜代表:十九大給農村帶來了新希望
光明日報記者張勇
10月31日上午,一陣陣《阿佤人民唱新歌》的歌聲從雲南普洱西盟佤族自治縣中緬邊境上的一個佤族村寨傳出,飛揚在山林中、蔚藍的天空中,一群佤族村民圍著一個年輕的佤族姑娘唱著歌跳起舞。
這個年輕的佤族姑娘就是黨的十九大代表、西盟縣民族文化工作隊隊員楊娜。參加完十九大後,楊娜回到了生她養她的家鄉西盟?卡鎮馬散村永俄寨,急切地要把自己參加十九大的經歷和學習感受與鄉親們分享。在村口迎接她的鄉親們更激動,他們爭先恐後地告訴楊娜,10月18日那天大家圍在電視機前收看黨的十九大開幕大會時,看見了在人民大會堂裡與代表們一起唱國歌的楊娜,鄉親們又激動又自豪,不禁跟著唱了起來。
楊娜和數十名鄉親在村旁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圍成一圈坐下來,坐在中間的楊娜用佤族語言向大家講解十九大精神,介紹祖國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和取得的偉大成就。她還把十九大報告中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容用佤族山歌唱出來,告訴鄉親們十九大給農村帶來了新希望。她用悅耳的嗓音唱道:『十九大精神傳到阿佤山,阿佤人民心向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鄉親們聽明白了,也開心地跟著唱起來。村民岩相太是佤族歌舞非遺傳承人,他激動地說:『黨的政策好啊!過去我們的房子破舊、日子難過,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
楊娜對記者說:『用佤語講,用佤歌唱,鄉親們聽得懂。這兩天我把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容全部翻譯成佤族語言,又編成佤族山歌,就是要讓更多的佤族鄉親都能聽懂十九大精神!』鄉親們紛紛問楊娜有關農村政策的問題,討論養牛養豬植樹能不能掙錢。楊娜認真地回答,並告訴大家放心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生產生態食品,開發農家樂,建設生態旅游村。鄉親們聽得非常高興,臨別時都依依不捨,希望她再多講點。
『我們村這幾年變化太大了!你看,寬敞的水泥路村道,有路燈有球場,全是很有特色的兩層新房,家家都有太陽能,是一個很有特色的佤族村寨。我們村還是佤文化傳承基地,有一個展示佤文化的小博物館,現在游客越來越多,村裡都辦了三屆野果節了。』楊娜滔滔不絕地向記者介紹著她的家鄉。
普洱市縣許多機關單位都來邀請楊娜宣講十九大精神,她還在琢磨創作編排一些佤族文藝節目,把十九大精神融在節目中,讓十九大精神與佤族鄉親們貼得更近。
顏柏青代表:環衛工人就是城市保潔的『繡花工』
光明日報記者吳春燕光明日報見習記者王忠耀
當記者見到顏柏青時,正值廣州黃埔區城管局環衛車隊午休的間隙。幾名工友端著飯盒,圍坐在顏柏青代表身旁,聚精會神地聽剛從北京開會歸來的他講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結合單位工作對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體會。『顏師傅是黨的十九大代表,也是我們的老大哥。黨的政策越來越好,相信我們的日子也會一天比一天好。』一名工友拉著記者說起了這幾天的感受。
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後,顏柏青隨團回到了他熟悉的工作崗位,但他一天也沒歇過。『我是大家選出來的黨代表,宣講好黨的十九大精神是我的榮譽,也是我的義務。作為一名基層代表,把日常工作做好,就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步。』顏柏青對記者說。除了日常向工友們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身兼廣州市總工會常委的顏柏青,在廣州市總工會及黃埔區組織的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多個場合,都非常認真地進行宣講。
顏柏青1993年離開湖南隆回老家來到廣州黃埔從事城市環衛工作,至今已有24個年頭。2010年廣州亞運會前,承辦足球、籃球兩項大型賽事的黃埔區保潔工作壓力空前,正當顏柏青全力備戰亞運保障工作時,老家傳來了父親病重的消息。在全員滿勤尚需加班加點纔能完成的工作任務面前,顏柏青選擇了留下。
每天要跑少則70多個、多則100多個垃圾收運點,每天行程超過200公裡,日均收裝垃圾量超過20噸,這是年已五旬的顏柏青每天的工作量。雖然論年齡顏柏青已是車隊裡的老大哥,但說到垃圾機械裝卸、垃圾壓縮站操作等各類現代化機械設備操作技能,顏柏青讓隊裡的年輕人都翹大拇指。對此,顏柏青自己的解釋是:『這沒什麼,平常多幾分耐心,熟能生巧罷了。這次十九大的會議主題中有一句是「不忘初心」,我的「初心」就是「為人民服務」,從一點一滴做起,為人民做點實實在在的事。』
『總書記曾說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這個新要求既形象又深刻。我覺得我們環衛工人就是城市保潔的「繡花工」,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要精細、精細、再精細,讓我們的城市乾淨、乾淨、更乾淨。』臨時別,顏柏青的這番話,令記者肅然起敬。
《光明日報》( 2017年11月13日07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門聯動 道外區再拆4.4萬餘平方米河湖『四亂』2021/09/09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