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市港閘經濟開發區五星村
小院課堂笑聲朗
金桔掛在樹上,桂花飄著清香。11月12日下午,在村民姚海山家綠意盎然的院子裡,的『小院課堂』又開講了,這次請的是市十九大精神宣講團成員、剛從北京領獎回來的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黃正平。
『這是今年我第三次來「小院課堂」,咱主要講十九大報告。』黃正平熟門熟路、開門見山。
『講十九大報告,要認識新時代,咱要把握一個「五位一體」,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五大文明一起抓。』黃正平結合當地實際,講解五位一體的含義說,『生態文明,就是總書記講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咱們天生港街道緊鄰長江,環境好,咱們可以洗澡,可以捕魚捉蝦,環境不好,污染了,長江水都會變顏色。所以總書記說,長江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這幾年國家發展變化大,你講得我也聽懂了,能不能再講講新時代咱農村還有啥好政策?』姚海山從板凳上站起來問道。『新時代,咱農村土地承包權繼續30年不變,還有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咱農村啊,可是黨中央關心、總書記惦記著吶!』黃正平回答。
『十九大都開了,這醫保的錢是不是不用個人交了?』社區乾部侯玉鳳話一出口,院裡發出一陣會心的笑聲。『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健康中國,具體到咱農村人的醫保問題上,肯定是政府承擔的比例會越來越多,個人負擔的會越來越少。』黃正平笑著解釋。
夕陽西下,『小院課堂』要下課了,黨員們圍上來與黃正平交流對十九大精神的理解。院牆外秋色正濃……
(本報記者申琳)
遼寧遼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十九大代表羅虹
堅定醫改信心足
一場手術順利結束。11月10日中午,黨的十九大代表、遼陽市第三人民醫院產三科主任兼門診主任羅虹,換下一身手術服,穿上了去北京開十九大時的紅外套,來到醫院的多功能廳,為同事們宣講十九大精神。
『當時我就穿的這件外套,在現場聆聽十九大報告,我特別激動,把手都拍熱了。今天又穿上,就是希望能讓大家再感受那種氣氛。』
一上午的時間,羅虹就看診了20名患者,完成了兩臺手術。一邊是繁忙的工作,另一邊是同事們對她分享十九大精神的期盼。羅虹一如她身上的這件紅衣,時刻滿懷熱情。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還提到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作為一名醫療系統的基層代表,我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知道同事們最想聽的就是十九大報告中有關醫療衛生的內容,羅虹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現在有些地方醫患關系緊張,我們壓力也很大,醫改能解決這個問題嗎?』介入科主任曹強第一個提問。
『醫務人員是醫改的主力軍,人民群眾是醫改的最終檢驗者。取消以藥養醫,費用「人漲物降」,醫生回歸看病角色,藥品回歸治病功能,醫患關系正在改善。』羅虹認真回答。
『我們醫務工作者應該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醫改中。要知道,新時代對我們每一位醫務工作者都提出了新要求。』羅虹繼續鼓勵大家,『比如我們三院作為婦兒醫院,對支持國家人口政策的重大調整就肩負更大責任。』
這一點,身為兒科主任的韓麗英深有體會:『二胎政策放開後,高齡產婦和患兒疾病診斷都增加了。我們要多替患者考慮,讓群眾想生、敢生。』說著,韓麗英情不自禁地伸手向羅虹比了個贊。
人群中有人帶頭鼓掌,掌聲中有人喊『我也把手拍熱了!』
(本報記者胡婧怡)
河北承德市學習活動進林區
塞罕壩上謀新篇
『我們不是什麼英雄,但是黨把我們放在了這裡,就是讓我們來改造這片荒漠,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退縮……』說到動情處,塞罕壩第一代務林人陳彥嫻眼眶濕潤,聲音卻鏗鏘有力。
11月8日,中共河北承德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在塞罕壩機械林場開展集中學習活動,以當年第一代塞罕壩務林人戰風雪、斗嚴寒頑強植綠護綠的『戰場』,作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動課堂,凝聚大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忠誠擔當、接續奮斗的共同意志。
三代務林人講述了塞罕壩全體乾部職工一塊苦、一塊過、一塊乾的感人事跡,又談起了學習十九大報告的心得體會,豪情萬丈,『十九大報告中再次體現了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新時代,新氣象,作為塞罕壩的建設者,我們一定會接續奮斗,讓我們身邊的林子更大、更綠!』
黨的十九大代表、承德市委書記周仲明在宣講時說,到塞罕壩機械林場開展集中學習,就是要弘揚『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更好地圍繞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目標、新任務,書寫承德的新篇章。
(楊遠帆武海波)
江西新餘市鄉村大講堂
快板宣講入心坎
『金秋十月美如畫,歡慶召開十九大……』一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快板書,迎來村民滿堂喝彩。這是江西新餘市組建的『學習貫徹十九大·鄉村大講堂』宣講團在為村民宣講十九大精神。
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後,新餘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立即組建宣講團,開展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宣講活動。11月7日,新餘市『學習貫徹十九大·鄉村大講堂』巡回宣講正式啟動。當天,宣講團冒著細雨,先後來到分宜縣分宜鎮池塘村、角元村和水北村,用簡明的詞板、嘹亮的歌聲、有趣的快板、好人的故事,把十九大精神傳播到村民的心坎裡。
『享有公平教育、普及高等教育、延長承包期限、培育新型主體、促進農民工就業……』70多歲的志願宣講員餘德安拿著自己制作的詞板,解讀十九大精神的民生關鍵詞。他表示:『雖然年紀大了,但仍希望發揮餘熱,為黨和人民貢獻一點力量。』
宣講團負責人易彬彬告訴記者,此次宣講緊緊圍繞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從小處切入,回應群眾密切關注的熱點問題。宣講團改變以往單一的理論宣講模式,以宣講為主,融入音樂、快板等文藝元素,讓群眾願意聽、聽得懂、記得住。
(本報記者魏本貌)
《人民日報》( 2017年11月13日08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門聯動 道外區再拆4.4萬餘平方米河湖『四亂』2021/09/09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