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錯一題罰50元』是如何挑戰想象的
2017-11-10 11:00: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李曉亮

  老話說,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新話說,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當體罰之外,又現『題罰』——每錯一題,罰款五十,這兩句終於完美合體了。

  聽起來很魔幻,但又是真真切切的新聞:昆明一所中學教師對做錯題學生罰款50元期中考試罰近4000元。想象力是被挑戰了,又讓人一時咂摸不過味來。公立學校、省級重點,義務教育、智力比拼,竟被引入經濟處罰。就像吃火鍋,鴛鴦鍋隔板漏了,紅油流入白湯,這味串得不是一星半點兒。

  教育相關任性奇葩甚至聳人聽聞事件,近來確也不少。先是豫章書院,學生怕被打受罰,如『宮心計』般膽戰心驚,度日如年;後有『攜程親子園』被曝虐童,好在全國震動,調查展開,善後可期。

  沒這麼極端勁爆,稍顯溫和的,還有河北一所中學的高壓管理,上課不允許扭頭低頭回頭、擦眼鏡、打哈欠……上課喝口水,就被勒令反思寫3000字檢查。山東濟陽縣一所中學搞出『男女有別,錯峰放學』新規,要求晚自習後,男女分時段回宿捨。

  不管是暴力體罰,還是奇葩新規,這些奇招迭出,挑戰想象的舉措,到底是如何煉成的?以致有段子手戲稱:所謂人生Hard模式大概就是:幼兒園被送攜程,後來到豫章,再被楊永信電擊,大學借了裸貸,畢業騙進傳銷……

  生活不是段子,但面對花樣迭出的體罰題罰,還是得深究一下背後問題。何以教書育人也能搞得功利異常,甚至有向一些簡單粗暴、以罰代管、給錢了事的社會新聞無限靠近的趨勢。

  曾聽過『坐牢貨幣化』的故事,是說某貪官出獄,能收到行賄者巨額補償費,明碼標價地坐牢。權力變現,變質的權力沾染上了江湖氣,是權力江湖化所致。更不要說,動不動推出交通處罰『包月包年大禮包』等失格失范行為。公職部門如果都不能以身作則,以吏為師傳統下,這種習氣極具侵略傳染性穿透性,各領域都難幸免。

  教育變得功利,也有跡可循的。前幾天某地傳出的『豪奢家委會』評選就是一例。參選家委會,都要拼財力資歷各界關系,這種教育生態,自然不健康。就如一些小區業委會變質一樣,精力若都花在權勢攀比上,也難言公正,最終也不過淪為雙方勾結取利工具罷了。

  『錯一題罰50元』的處罰,也說明類似的失衡。先在家校互動平臺提出,該班也有家委會,但統統淪為擺設,家長『敢怒不敢言』。一次考試一天就罰至4000,如此胡來,竟沒人管。忍無可忍,還得找外地媒體迂回反映到校方,纔作後知後覺狀處理。也說明這個省重點校對家長學生非一般強勢。若無外力介入,土法班規幾可為所欲為。

  人家連搞排名、分重點快慢,都不敢明著來,這錯題低分都能罰款,如此恣意妄為,恐還是主管監督的,實際上和家委會一樣溫柔,可有可無吧?法盲都知個人或校方無權罰款,這超出教學外的粗暴罰則,何以暢行無阻?根子還是對分數畸重的教育考核,為了高分,一切皆可讓渡到走火入魔的程度,一切為了『學習』的哪怕變態的管理,都自然有了正義性正當性合法性。

  以前或許還行,這都2017年了,您哪怕心裡再想奇葩高壓的『高效』奇招,也得顧及下大眾輿論觀感,別做得太過。否則,別說罰出成績逼出高分,您自己可能都被迫下課。分數逼得出,但教育急不得,所有偏離正途的功利思維和霹靂手段,最終都得不償失,禍及根本。(李曉亮)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