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科考隊員在科考船上進行技術訓練。新京報記者信娜攝
長江江豚科考今起正式起航
新京報訊(記者信娜)3400公裡,航行約40天,長江江豚科考將於今日拋錨起航。這是時隔五年後,第三次大規模長江江豚科考。昨日,現場指揮、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郝玉江介紹,此次科考將觀測江豚種群數量變化、江豚的種群分布及棲息地變化。
江豚數量6年間下降速率為13.7%
今日,經過專業技術培訓後,數十人將分別乘坐兩艘科考船,航向長江,尋找一種名為江豚的長江豚類。在多數科考隊員眼中,江豚看起來圓滾滾,並總是保持微笑。
這種被稱為『水中精靈』的長江江豚已在地球生活約2500萬年,僅在長江流域發現,是中國特有物種。根據第二次科考結果,目前,種群數量僅為1000多頭。其中,長江乾流的江豚數量僅有505頭左右。這與2006年第一次科考結果相差頗多。郝玉江用『驚人』來形容這樣的下降率,『6年間的下降速率為13.7%』。
『水中精靈』變成了『水下大熊貓』。此次科考的『重頭戲』就是調查5年間長江江豚數量變化及分布。郝玉江說,科考還會調查長江江豚棲息地環境質量,並對包括岸帶環境以及水下噪聲等環境因素進行調查。根據種群考察及環境評估結果,為制定保護措施提供更為直接的數據支持。
考察結果將於明年3月發布
3400公裡,約40天後,長江科考計劃於12月20日結束。隨後,還將考察鄱陽湖及洞庭湖江豚生存現狀。郝玉江說,具體考察結果將於明年3月發布。
科考中,兩艘科考船從武漢起航,途經武漢-宜昌-武漢-上海-武漢,涵蓋宜昌到上海長江中下游乾流,洞庭湖、鄱陽湖以及主要的江河支流。
如何進行考察?郝玉江解釋,科考方式參考了2006年和2012年的考察方案,將目視觀察,並結合船尾拖拽的被動聲學考察設備,間隔50公裡采集水樣、底泥、水下噪聲等。與往年不同的是,這次將利用無人機遙感鏡頭監測江豚棲息地環境。
【焦點1】
時隔5年為何再次啟動科考?
將觀測江豚種群數量變動及分布情況
5年後,長江江豚科考再次起航,不免讓人心生期待,江豚種群數量將如何變化?對此,郝玉江認為,估計江豚的種群數量仍在下降,速度可能會放緩,具體數字還要等考察結束。
為何時隔五年重啟大規模江豚科考?郝玉江解釋,根據種群下降速率,每5到6年進行一次考察,能夠較為准確反映出江豚種群的自然變化。
相隔5年後,通過考察,將觀測到江豚種群數量的變動情況。此外,郝玉江補充,還會關注江豚的種群分布情況。根據2006年及2012年考察結果,江豚的種群發布區發生些許變化,甚至出現了空白區,也就是沒有江豚分布的區域。其中,2006年發現1個,2012年變成了3個。
同時,還可更全面了解江豚棲息地狀況。郝玉江介紹,目前,對江豚面臨的主要威脅已經有一定認識,比如水污染、食物短缺等。這一次,還會更全面進行了解,包括水質、底泥環境等。

武漢江豚館內的長江江豚。王金淼攝
【焦點2】
『目視觀察』是否科學?
每艘科考船配7名『目視觀察員』輪班
是否能准確觀測到江豚,成為此次科考的基礎。在兩艘科考船上,分別有7人被稱為『目視觀察員』。他們將通過望遠鏡觀測水面是否出現江豚。郝玉江解釋,江豚一定會出水呼吸,一分鍾出來兩次,每次露出水面僅持續2-3秒。
因此,目視員只是看到江豚出水的一刻。郝玉江說,通過這樣的目擊率,再經過一系列計算,從而估算出種群數量。他解釋,這種方式會存在誤差,但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相對科學和准確的方式。
為了盡可能減少人為誤差,此次科考也作出調整。郝玉江介紹,一方面采取了輪班制,每半個小時會進行調整,防止人眼疲勞,產生錯覺。同時,此次也引入無人機遙感鏡頭進行監測。『無人機對於人眼觀察是一種矯正,可以進一步判斷是否准確』,郝玉江說。
【焦點3】
長江豚類保護現狀如何?
江豚種群數量『斷崖』式下降,江豚保護逐漸『加碼』
這並不是針對長江江豚的第一次大規模科考。2006年第一次科考中,江豚種群數量為1200頭,經過估算,相當於上世紀90年代初種群數量的一半。2012年第二次科考後,這一數字變成了1045頭,長江乾流僅為505頭。
江豚種群數量『斷崖』式下降,江豚的保護也逐漸『加碼』。郝玉江舉例,包括昇級江豚保護級別,建立江豚保護區等,這些方式都帶來積極改變。
據了解,五年間,何王廟(集成垸)長江故道等江豚保護區相繼成立。2017年,4頭江豚遷入何王廟保護區。截至今年4月,該保護區內江豚共12頭。
這是今年啟動的長江江豚拯救行動計劃遷地保護項目的一部分。根據計劃,將從鄱陽湖水域挑選8頭性別、年齡、親緣關系等均合適的江豚,運輸、釋放到湖北監利何王廟/湖南華容集成垸保護區及湖北石首天鵝洲保護區,從而補充上述保護區長江江豚的自然種群數量和結構,促進遷地種群發展。
這樣的保護力度也許可以讓白鱀豚的『悲劇』不再重演。第一次科考中,考察隊並未發現白鱀豚的蹤影,通報稱白鱀豚『功能性滅絕』。此後10餘年,再無公開發現白鱀豚資料。此次科學考察技術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王丁說,從感情上來說,我們並不願宣布白鱀豚『野外滅絕』。
這一次科考中,科考隊員也將重點尋找白鱀豚的蹤影。記者在科考技術手冊中發現了一項名為『發現白鱀豚預案』的內容,其中寫道,『無論哪一艘考察船,如果發現白鱀豚,考察立即終止。首先獲得照相識別的圖像信息,並立即通知另一艘考察船等』。郝玉江說,看到白鱀豚,會立即停下來,開始觀測。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門聯動 道外區再拆4.4萬餘平方米河湖『四亂』2021/09/09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