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韓震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重大判斷,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深入分析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發展進程得出的歷史性判斷,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是當代中國和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程的重要標志。新中國成立之後,1956年黨的八大曾經判定『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改革開放初期,我們認識到中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則表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經過60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近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今天,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得到顯著提高,綜合國力顯著提昇。我們必須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前進,力爭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是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發生歷史性變化的標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起點。目前,我國已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減貧數量佔全球的70%以上。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長,人民『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與此同時,我國目前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今後,我們的生產不再以數量為主要目標,而是以質量為主要追求;不僅要在物質生產上有平衡充分的發展,而且要在文化、藝術和教育領域有更高水平的供給;不僅要提昇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而且要不斷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總之,要不斷提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本文系光明日報舉行的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理論座談會發言摘要,首發於《光明日報》11月7日6版-7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門聯動 道外區再拆4.4萬餘平方米河湖『四亂』2021/09/09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