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學思踐悟十九大?她用音樂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自信
2017-11-08 10:31:03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楊月 張潼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者按:最近,我們采訪了不同領域的從業者,看看他們如何學習、思考十九大成果,實踐、感悟十九大精神。今天的講述者是被譽為『中國音樂的世界符號』的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月寧。

  劉月寧在『用音樂理解中國——「新絲路探索者」樂隊中美音樂文化分享之旅』巡演首站音樂會現場演奏。資料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7日電 我是劉月寧,是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一名揚琴演奏家,也是一名中國文化的世界傳播者。

  近十幾年來,以揚琴為紐帶,我致力於用音樂溝通中國與世界。作為一名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親歷者,十幾年的『出海』經歷讓我感受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不斷增長的文化自信。

  2005年至2006年期間,我在匈牙利李斯特音樂學院做訪問學者,主要研修音樂教育和匈牙利樂器欽巴龍(被稱為匈牙利本土的『揚琴』,與中國揚琴在形制等方面有區別)。在我的獨奏音樂會上,我用中國揚琴與匈牙利著名欽巴龍演奏家鮑羅格·卡爾曼合作了一曲《索特馬爾舞曲》。

  兩種樂器的美妙融合震撼了觀眾,更令李斯特音樂學院在時隔60年後,重新為欽巴龍設置了課程,讓這門樂器在世界著名音樂高校中重煥生機。李斯特音樂學院院長評價此次合作『為中匈兩國人民歷史揭開新篇章邁出重要一步』。

  中國傳統音樂的獨特魅力,讓世界為之傾倒,面向世界的融合創新又賦予本地古老樂器以新的生命,這就是我眼中文化自信的最好詮釋!

  2006年,在劉月寧的獨奏音樂會上,她與匈牙利欽巴龍演奏家鮑羅格·卡爾曼合奏《索特馬爾舞曲》。資料圖

  堅定文化自信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十九大開幕的當天,我剛剛結束了在美國的巡演。當天,我就研讀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十九大報告。報告中關於中外人文交流的內容讓我印象深刻。

  習近平總書記說,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他還說,要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並蓄。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對此,我深有感觸。我發現,中國文化要想真正『走出去』『走得好』,除了要對本民族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充分的自信心,也要尊重、包容外國文化,做到兼收並蓄。在印度探訪音樂大師時,我親身經歷了被本土大師從質疑到認可、再到合作的過程,兼收並蓄和彼此尊重成就了完美的合作。

  習近平總書記還在報告中提到,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音樂是最好的載體之一。揚琴是4000多年前起源於中東的外來樂器,今天20多個國家還有這件樂器。所以在我看來,借助揚琴走上世界的音樂舞臺,跟同宗不同體系的各種樂器進行深度的交流,就是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傳播中國音樂文化的生動實踐。

  我們在環境動蕩的克什米爾地區,將中國音樂帶給當地的人民,用音樂撫慰他們的心靈、喚起他們的共鳴。我體會到,通過音樂,人類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匯聚在一起,這也是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傳播。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