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列『雙流制』列車將在軌道交通5號線開跑
他和團隊一起堅持科技創新引領技術研發,讓『重慶造』軌道車輛創下多個全國第一
姚鴻洲,32歲,十九大代表,重慶中車長客軌道車輛有限公司技術部副部長、技術黨支部書記,全國勞動模范。他編撰的《輕軌車輛裝備工藝作業指導書》,已成為輕軌領域的教科書,相關技術成為我國軌道車輛質量保障的關鍵使用技術之一。從2008年到廠工作至今,姚鴻洲帶領公司技術團隊先後獲得輕軌車輛領域8項實用新型應用創新技術專利,其中5項姚鴻洲是第一發明人。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交通強國』『青年科技人纔』……這些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出現的詞語,讓『85後』的青年技術工作者姚鴻洲熱血沸騰。從北京回到重慶後,姚鴻洲一邊忙著宣講十九大精神,和大家熱議十九大報告;一邊紮根車間,繼續開展軌道交通新型車輛的技術研發。
|
聆聽十九大報告很激動
每晚學習至少一個小時
『感覺有一股熱血在往上湧。』姚鴻洲回憶在人民大會堂現場聆聽報告的場景時說,十九大報告中多次提到創新,並提出『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讓自己以及和自己一樣紮根在生產制造第一線的青年人備受鼓舞。
聆聽報告當晚,姚鴻洲在房間裡認真學習十九大報告,並把心得體會記錄在筆記本上。從那以後,姚鴻洲每晚都要學習十九大報告至少一個小時。如今,厚厚的一本筆記本已寫滿了心得體會。
常被同事『攔』住談體會
每次宣講都『拖堂』
回到重慶工作的第一天,姚鴻洲還沒走到辦公室就被同事給『攔』住了,『姚書記,快給我說說學習十九大報告的心得體會。』
姚鴻洲原本就打算在技術黨支部上一次主題黨課,『沒想到大家比我還著急。』
技術黨支部的40多名黨員大多數是年輕人。宣講現場氣氛熱烈,大家討論也很積極,原本計劃一個小時的宣講,最後『拖堂』到了近2個小時纔結束。
之後,姚鴻洲又在公司、重慶機電集團等單位宣講十九大精神,每次宣講都因為大家意猶未盡而『拖堂』。
對大家提出的問題,姚鴻洲都結合十九大報告原文和學習心得體會,進行了逐一解答。
主導研制全國首款As型列車
10號線列車增設行李架
11月3日上午,公司技術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姚鴻洲重點結合工作,宣講了十九大報告中多次出現的『科技』『創新』等內容。
在從事軌道車輛研發工作的9年時間裡,姚鴻洲和同事們正是憑借著科技創新,為『重慶造』軌道車輛創下了多個全國第一、全球第一。
2014年年底,姚鴻洲參與研發的軌道交通3號線8輛編組列車上線運行。這是全球首款8輛編組的跨座式單軌列車。它的上線運行有效緩解了3號線客流量大的問題。
很快,市民們在重慶軌道交通10號線上又能再次體驗到姚鴻洲和同事科技創新的成果。由姚鴻洲主導研發的全國首款As型列車目前正在10號線上調試運行。這款列車可以說是為重慶軌道交通『量身打造』,適用於山地環境,具有爬坡能力強、轉彎半徑小、載客量大等特點。
因為軌道交通10號線途經重慶北站、江北國際機場,考慮到線路開通運行後,攜帶行李上車的乘客較多,設計時特別在列車內增設了行李架。這也是重慶軌道列車首次增設行李架。
全國首列『雙流制』列車
將在軌道交通5號線上運行
姚鴻洲說,通過學習十九大精神,他對『創新』也有了新的認識。『創新不僅是技術上的創新,還有管理上的創新。』姚鴻洲說。接下來,他將組織公司年輕的技術人員一起學習十九大精神,通過『老帶新』等方式,培育一支技術過硬的創新團隊。
姚鴻洲將在實際工作中積極貫徹十九大精神。『我會從設計研發等方面進行創新,將國際上的先進理念、技術等吸收運用到自己的產品上來。』姚鴻洲表示,自己將把創新驅動植入到研發生產每一個環節,把十九大報告的精神實實在在地落實到工作的每一步。
目前,姚鴻洲正在牽頭研發全國首列『雙流制』列車。『雙流制』列車可以實現列車在地鐵和鐵路之間的互聯互通,乘客不用換乘就可以坐著『雙流制』列車從鐵路上地鐵。
姚鴻洲透露,技術團隊已經攻克了『雙流制』列車最為關鍵的供電技術難關,正在開展進一步的設計研發,預計明年『重慶造』的全國首列『雙流制』列車就將順利下線。5號線延伸線江津段建成開通後,列車將上線運行。
首席記者劉波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門聯動 道外區再拆4.4萬餘平方米河湖『四亂』2021/09/09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