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老漢自掏腰包為村民搭戲臺 圖的是讓老年人熱鬧
2017-11-03 16:25:40 來源:大河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七旬老漢自掏腰包為村民搭戲臺圖的是讓老年人熱鬧

  不會唱戲的麻六毛擔任起茶水官的差事

  □記者章傑文圖

  閱讀提示|15年前,洛龍區二郎廟村的麻六毛開始組織老年戲迷在固定時間演出、聽戲,戲迷們愛唱愛聽,當然需有人來演戲,於是像滾雪球一樣聚集了越來越多的戲迷。這小小的一方舞臺,也成了方圓數十裡的小梨園。場地、人員、水電費、招待費,每季度的比賽獎品,這些年的費用都是麻六毛自掏腰包,他圖的就是讓老年人熱鬧、高興。在剛過去的周四晚上,老人們又熱熱鬧鬧來了一場『大戲』。

  每個周四

  是周邊戲迷朋友的大日子

  周四,對洛龍區二郎廟村附近的戲迷來說,可是一周裡最激動人心的日子,這一天不但有戲看,有戲唱,甚至還能與其他人進行切磋。唱戲的開心,搭臺的高興,每周一次給大家搭臺唱戲,是15年來麻六毛生活的重中之重。

  麻六毛今年76歲,是洛龍區二郎廟村人。1997年從洛陽市退休後,喜歡看戲的他平日喜歡在附近走走。他發現自己與鄉親有些隔閡,村民不是被家長裡短纏著愁眉不展;就是因子女不孝寂寞孤苦。對村民們來說,娛樂項目就是打撲克、麻將。

  麻六毛覺得大家的生活雖提高了,但精神生活需要提高。他想給大家做點事:『人老了心情要好,身體也要好。』

  一開始,喊大家來唱戲聽戲,是老年協會會長的最初構思,如何落實就成了麻六毛的任務。最初的唱戲,只是村民們小打小鬧,幾個戲迷自帶音響或清唱,吸引了不少路人。每到周四傍晚,就來一場戲曲晚會,慢慢地吸引了周圍村裡的戲迷參與進來。

  周四晚上二郎廟村有戲曲晚會的事傳開了,洛龍區的戲迷來了,連伊濱管委會、伊川縣、宜陽縣的戲迷都會趕來唱一段。唱戲人和看戲的人逐漸多起來,大家對周四有了期待,麻六毛也越來越有勁,任務也就變成了責任。如何讓這臺戲更好地演下去,成了麻六毛琢磨最多的事。

  每月工資

  近半被他花在組織唱戲上

  每到周四夜幕降臨,二郎廟村的廣場上各種樂器和凳子陳列,伴奏者和演唱者各就各位開唱,戲迷們圍著聽,簡單而又簡陋的環境,使戲迷們心情跟著故事的跌宕起伏,喜悅或難過……這樣的日子有多久?老人們換了幾撥,戲臺換了幾茬。麻六毛仔細想後纔告訴記者,這已是他組織搭臺唱戲的第15個年頭。

  他的家境在本地應該很普通,可普通人也能乾出讓許多人感到幸福的好事。麻六毛不是有錢人,每月有不到3000元的退休金,而每個月的工資少則三五百,多則近一半被他用到樂器購置、場地租賃、人員組織、水電費用和季度競賽獎品上。對於家人,他總是『不給他們說,也不讓他們操心』。

  每個月他的話費都超過了100元,麻六毛解釋話費都是打給唱戲的戲迷朋友,邀請他們來村裡唱戲,畢竟村裡愛唱戲的人很有限,他希望更多的人給村民送來文化盛宴。在不斷聯系中,他的戲曲圈也在擴大,從過去得輾轉幾個地方找人來唱戲,到現在別人來找他主動來唱戲,這讓他非常自豪。現在,與麻六毛保持聯系的業餘文藝團體就有十多家,每一次活動讓哪個來啥時候來表演什麼節目,都是麻六毛要費心琢磨的事。『人家大老遠來,咱不能慢待。』

  戲迷劉應軍是麻六毛一路走來的見證人,提起麻六毛他連豎大拇指,麻六毛從未跟別人抱怨過苦與累。每次大家唱戲前,准備工作都是麻六毛做的,甚至每次麻六毛都會提前給大家燒好茶水,讓大家忙活完後,有口熱茶潤潤嗓。有時得知對方是很遠地方來的,麻六毛還會主動請人家吃飯。

  聽戲看戲

  十幾年了他卻不會唱

  麻六毛熱心給大家張羅戲臺,請人來唱戲,讓大家有戲聽,讓愛心企業家陳其良(音)很感動。得知老人沒地方唱戲後,主動將廣場貢獻出來,讓老人唱戲聽戲,並拿出5000元用於購置樂器……

  麻六毛愛戲,喜歡戲,可是聽了這麼多年,他自己卻從來不會唱戲。這是他對戲曲的一種敬畏,臺下十年功,臺上幾分鍾。『我做不好,我也不想讓戲被我糟蹋了。』麻六毛說,看著大家唱戲、聽戲開心就行。

  對戲曲的愛,讓這個七旬的質朴老人不知如何表達,他甚至不知『傳承』這樣的詞匯,他只知道,唱戲的聽戲的人多了,年齡越來越小了,讓他覺得很有成就感。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