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將『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之一,並做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等一系列重大部署。
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黨的十九大對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新部署,指引全黨全國全社會為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不懈奮斗。
強起來的中國人更崇尚法治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這一重大論斷對准確認識我國法治建設的歷史方位、歷史任務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日益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等聚焦。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衛東說,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人民群眾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情況下,已經開始從注重生存需要轉化為更注重發展需要,從注重物質需求轉化為更重視人的全面發展,要求更深的參與感,更高的安全感,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從近年來重大輿情事件中可以看到人民群眾對法治日益增長的需要。』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委員、公訴二處處長王勇說,人民群眾不僅關注民警執法程序是否合法,還關注人格權保障是否到位;不僅關注身邊安全秩序,還關注環境安全問題。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大回應群眾關切,將『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這一基本方略,意義深遠,這是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納入法治軌道,擺脫國家興亡的歷史周期律,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真正建設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以實際行動做到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劉坤輪說。
西南政法大學校長付子堂認為,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要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時代變化,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這就更加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靠法治凝聚改革共識、分擔改革風險、推動改革深化。
『解決我國突出社會問題需要厘清矛盾、化解糾紛,全面依法治國將發力於此;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是各國在立足於本國國情的基礎上,思想可交流、行為可預期,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全面依法治國將助力於此。』付子堂說。
法治國家建設站上新的臺階
法治興,國家興。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成為『四個全面』戰略部署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治國全面發力提昇了全社會對法治和公平正義的獲得感,我國法治國家建設的水平站上了一個新臺階。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司法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個時期,司法改革碩果累累,我國不斷提高人權司法保障水平,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有效提昇了人民群眾對人身、財產的安全感。事實證明,只有法治纔能平等保護人民群眾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付子堂說。
在付子堂看來,員額制推動了司法的專業化,改變了以往『法官檢察官泛化』的局面,85%以上的司法人力資源配置到辦案一線,辦案力量比改革前普遍增加20%以上;完成巡回法庭總體布局,拉近了人民群眾與最高法的距離,也為未來改革做了鋪墊、打下基礎;立案登記制讓司法機關的大門為群眾而開,讓司法資源在滿足群眾司法需求中充分發揮作用,進一步增強了司法機關的人民性。
過去五年,法治政府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2015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將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設定為總體目標。
『各級政府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依法決策、簡政放權、嚴格執法、優化服務,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王青斌說,在完善行政決策程序上,目前已有17個省級政府和23個較大的市政府出臺規范重大行政決策程序的規章。此外,全國還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全國共有公職律師1.25萬多人。
劉坤輪介紹,在普法方面,過去五年,我國基本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內容的普法體系,以重點對象帶動全民普法的普法路徑,以主題普法日為載體的多形式普法活動,以關鍵人群為對象的多層次覆蓋人群,人民群眾的法律素質和法律意識大幅度提高。
全面依法治國面臨許多新形勢新挑戰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應該看到,全面依法治國在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同時,還面臨許多新形勢、新挑戰、新問題。
『政府政務誠信建設還有待加強。比如,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資時,政府對企業家承諾較多,而企業家投資後,由於政府人事變動,原有的承諾沒有兌現,導致企業損失,地方的就業、稅收也受到較大影響。加強法治政府、政務誠信建設,不但對依法治國有重要作用,對弘揚企業家精神、促進經濟發展也有重要作用。』北京京師(天津)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殿學說。
對於立法的不足,王殿學認為,一些領域的立法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仍然不足,需要進一步加強。比如,立法禁止虛假訴訟,但處理虛假訴訟的門檻仍然過高,現實中,不少案件仍然存在虛假證據問題;立法禁止腐敗,但現實中變相腐敗的現象很多,而現行立法又沒有明文規定為違法;又比如,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一些省份在實際操作中就分別按目的犯和行為犯對待,導致同案不同判,這有待於稅收征管法的修改完善。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全面依法治國任務依然繁重,如何更好地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如何進一步強化法治思維、弘揚法治文化,完善制度供給、規范權力運行,創新社會治理、提昇執政能力,根除信權不信法、信訪不信法等現象,還需要艱苦細致的工作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江蘇省連雲港市副市長、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王永生說。
司法體制改革讓人民群眾感受到了公平正義,但在陳衛東看來,造成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足的問題尚未根除,全面依法治國任務依然繁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強。『當前,法治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仍無法滿足人民對公正司法的日益增長的需要,這對黨和國家在法治建設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司法體制改革也必須進一步深入推進,積極落實改革措施、有效鞏固改革成果,確保全面依法治國這場國家治理的革命取得全面勝利。』陳衛東說。
用十九大精神深化依法治國實踐
黨的十九大報告著眼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為新時代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思想力量。
『我們下一步的工作重點,不僅要努力滿足老年人、未成年人、農民工等群體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更要關注他們的權益保障。在他們的權益受到侵害時,有專業機構能夠及時有效依法維護他們的權利,讓他們切身體會到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北京市致誠律師事務所主任佟麗華說,『作為一名多年從事公益法律服務的律師,我們將以飽滿的熱情,練好本領,提高辦案能力,更好維護相關群體的合法權益。』
『法治政府是符合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政府,更是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運轉的政府。規范重大行政決策,是將權力裝進制度籠子的必然結果,只有規范了重大行政決策,我國的法治政府纔能建成。』王青斌說,國務院法制辦今年已就《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正式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當前,我國就重大行政決策進行中央立法的時機已經成熟,在充分汲取地方立法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立法,是必要的舉措。
王永生說,『作為基層公安機關,應當在弘揚法治精神上做「加法」,推動法治教育和法治實踐有機融合;在規范權力行使上做「減法」,堅決消除權力尋租空間,真正把權力關進籠子、在陽光下運行;在推進改革創新上做「乘法」,主動擁抱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科技,放大執法為民、法治惠民質效;在實現公平正義上做「除法」,堅決清除「害群之馬」,讓每個人在每起案件、每個執法環節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黨的十九大決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有了這樣一個領導小組,可以更好地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可以統一全國人民在依法治國方面的認識、思想和意志,形成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強大合力。』安徽安慶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章松說。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在更高起點上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號角已經吹響,全黨全國全社會正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深化依法治國實踐,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讓法治護航『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人民日報》( 2017年11月01日18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門聯動 道外區再拆4.4萬餘平方米河湖『四亂』2021/09/09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