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李慧
『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經濟的好形勢概括起來有「六個新」,就是糧食生產能力登上新臺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開新局面,農業現代化建設邁出新步伐,農村改革展開新布局,農業綠色發展有了新進展,農民收入實現新提昇。』9月29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如是表示。
農業農村經濟發揮『壓艙石』作用
韓長賦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農業部門學習貫徹總書記『三農』思想,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聚焦保供給、保收入、保生態,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農業連年豐收,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穩定,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發揮了『壓艙石』的作用。
韓長賦指出,在糧食生產能力方面,農業部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擺在首位,大力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調動地方重農抓糧和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推動糧食生產在高起點上再上新臺階。
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深化改革為動力,著力調整優化農業結構,供給體系的質量效益明顯提高。籽粒玉米近兩年累計調減了種植面積近5000萬畝,大豆面積增加了1600多萬畝。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競相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綠色、生態、優質、安全的農產品生產和供給明顯增加。
隨著農業農村經濟穩定發展,農民收入呈現持續快速增長勢頭,2016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2萬元,今年上半年農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增長了7.4%,全年有望突破1.3萬元。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農民收入增速連年跑贏城鎮居民。
把農民增收作為核心任務抓住不放
在回答關於農民增收的問題時,韓長賦表示:『我們還要把農民增收作為「三農」工作的核心任務,抓住不放。』
韓長賦指出,保持農民增收良好勢頭,要繼續做到幾個方面。要穩定家庭經營收入的基本面,把優質、綠色、生態、安全的農產品生產擺在突出位置,培育農產品品牌,使好產品賣出好價錢;要結合農業綠色發展,大力推廣節水節藥節肥節電節油技術,降低農業生產資料、人工、流通等成本;要引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通過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來增加農民收入。
『通過這些措施,我們還是有信心、有辦法能夠保持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韓長賦說。
既要有綠水青山,又要有人纔青年
近年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也成為農業農村發展的亮點。總體看,田園的價值、農村的價值,包括生態價值、文化價值,還有休閑旅游、觀光體驗、養生康養等功能和價值正在被重新認識,農村正在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從統計數字看,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第一產業這幾年都持續高位運行,高於二產、三產的增幅。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在發布會上指出,在國家財政收支形勢趨緊的背景下,我國堅持把『三農』作為公共財政的支出重點,優先保障『三農』投入穩定增長。2013年到2017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農林水事務支出預計將會達82839億元。同時,我國積極推動新增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經費向農村傾斜,不斷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標准和水平。
隨著城鄉統籌不斷深化,農業農村開始有了吸引力,下鄉返鄉創業就業人員開始增加。農民工正在由原來的『孔雀東南飛』向『春暖燕歸巢』轉變,目前,返鄉下鄉創業人員已超過700萬人。
未來,應如何促進返鄉下鄉創業?『農村發展不僅需要有綠水青山,作為我們的底色資本。既要有綠水青山,又要有人纔青年。』韓俊表示,要整合落實支持農村創業創新的市場准入、財政稅收、金融服務、用地用電、創業培訓、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各地通過建立返鄉創業園、企業孵化基地、創客服務平臺、開放式服務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務,通過這些途徑支持創新創業,支持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
以綠色生產模式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我們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深化改革為動力,著力調整優化農業結構。
在談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展時,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吳宏耀介紹,近兩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主要表現在『三個調』和『三個激活』上,即農業生產結構不斷調優、農業發展方式持續調綠、農村產業結構加快調新;激活市場、要素和主體。
『未來農業發展必須要繼續堅持綠色生態可持續的發展取向,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把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推進農業清潔生產。』韓俊指出,要繼續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嚴守耕地紅線。要把山水林田湖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大幅度提昇生態保護的等級,推進耕地、草原、河湖的休養生息。
數據顯示,2014年到2016年,我國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面積達3010萬畝,今年又新安排退耕還林還草任務1230萬畝。
『農業發展方式持續調綠,已經讓綠色生態成為農業發展共識。未來農村這片廣闊天地,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一些地方提出,農村要讓城市更向往。我們認為,以後會有更多的農村讓城市更向往。』吳宏耀說。
《光明日報》( 2017年09月30日12版)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