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砥礪奮進的五年】潮起揚帆正當時 大美臨江:多維度打造魅力新城
2017-09-30 20:50:51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金婷婷 陸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翻開地圖,臨江街道位於杭州最東端。從氣勢恢宏的錢江大潮,到恬雅寧靜的江海濕地,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讓這片土地獨具魅力。

  40多年前,一群勤勞勇敢、激情奉獻的兵團知青,在這裡用雙手改變了海涂面貌,留下了推動臨江開發建設的巨大精神財富。

  歲月如歌,時光如梭,40多年後的今天,一座宜居宜業宜游的大美臨江新城在這裡崛起。2015年2月,『臨江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這塊『國字號』金字招牌在此落戶。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臨江人緊抓戰略機遇,在這裡續寫著新城新故事。

  圍繞『創建宜居環境、創新社會管理、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服務民生、確保安全穩定』的總體目標,臨江街道正在打開新騰飛的夢想之翼,多維度打造魅力新城。

  詩情畫意大美新城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人豐富想象中建立的幸福家園,溫馨而美好。

  清晨迎著灑入杭城的第一縷陽光、傍晚時分與落日斜暉並肩,每天上下班開車經過世紀大道,倪偉偉總會放慢車速,欣賞車窗外的美景——寬敞的八車道,清爽整潔,道路中間和兩邊是錯落有致的綠化帶。呈現在倪偉偉眼前的正是一派『四季常綠、常年見花,處處是景、時時聞香』的大美新城景象。

  當然,臨江帶給倪偉偉和當地居民們的『詩意』生活遠不止如此。踏著初秋和煦的微風,步行在向前直河兩岸由紅色石磚鋪設而成的人行游步道上,河道兩岸依河而建的兩條寬10米左右的綠化帶,讓行走在人行游步道上的人們見綠、見景。

  若是第一次來向前直河的人一定想不到,在此之前,向前直河是臨江街道河道沿岸拆違任務裡最難啃下的『硬骨頭』——沿河涉違農戶35戶,違章面積約4400平方米,一度成為街道轄區內違建最多,面積最大,拆除難度最大的違建群。

  曾經的『硬骨頭』,現在的『樣板河』。在臨江,包括東莊直河、東直河、二號橋橫河等16條河道已經實現了沿岸水景交融、清水暢繞街道的美好景象。

  借助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東風,作為街道休閑商貿中心地的臨江商貿城也開始呈現新風采。

  每當夜幕降臨,被稱為『深夜食堂』的臨江商貿城周邊便聚集了大量食客,幾乎整個夏季的夜晚都混雜著燒烤、啤酒、麻辣小龍蝦的各種氣味,讓周邊住戶苦不堪言。

  為此,臨江街道特別成立小城鎮綜合管理大隊,對街道的早、晚市亂象進行了大規模的整治和勸導。工作之餘,管理大隊還自發組建微信群,每天在微信群裡隊員們及時上報一日工作開展情況,對發現的不文明、不衛生現象進行及時曝光,及時清理,及時反饋。

  目前,臨江商貿城外立面改造、牆繪工程正在有序推進中,亮燈工程也將進場施工,一座充滿活力的新城正在冉冉昇起。

  知青精神文化新城

  一個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歷史與文化的傳承。對於臨江而言,『忠誠、擔當、奉獻、吃苦』的知青精神是最深刻的歷史文脈。

  每當站在臨江兵團知青文化園門口處的雕塑前,老知青毛昭曄總被回憶拉扯到四十多年前的知青歲月。

  1970年11月至次年1月,7000多名杭州、寧波、嘉興、湖州、舟山等地的知識青年,作為南京軍區浙江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第六團和第八團的兵團戰士參與10萬畝軍民聯圍工程。

  『最艱苦的就是冬天赤腳挖大河。』回憶起當年的艱辛,毛昭曄至今記憶猶新。開挖的灘涂像豆腐塊,前一天挖土形成的溝,沒多久就會滲出水。一早出工,滲水的溝渠上往往結著薄冰。毛昭曄和戰士們一邊想辦法排水,一邊還要赤腳踩著結冰的河水,挖土、挑擔,小腿被冰碴拉出一道道血口子也是常有的事。即使困難重重,毛昭曄和戰士們還是用雙手改變了海涂面貌,讓25平方公裡的鹽鹼荒灘變成了3萬多畝整齊農田。

  正是這種『忠誠、擔當、奉獻、吃苦』的知青精神成為推動臨江開發建設的巨大精神財富,鼓舞一代臨江人奮發向上、努力拼搏、執著進取。為了記錄和延續一代知青們奮斗的歷史足跡,臨江投資7000萬元,蓋起了一座知青文化園。

  在臨江街道大力推動下,2017年,知青文化園成為大江東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各基層黨組織廣大黨員在這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各中小學師生在這裡參觀學習、勞動實踐。知青文化園成為臨江人感受知青文化,傳承知青精神的重要平臺。

  在新的歷史時期,臨江人將知青精神概括發揚為『為國分懮的民族精神、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無私奉獻的主人翁精神和執著進取的時代精神』。

  感受與傳承中,臨江也正在經歷有機昇級,向馥郁書香的文化新城邁進。

  以人為本幸福新城

  足不出戶就能在社區了解出租房管理、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法律法規常識,還有專業律師定期到社區解答法律諮詢、在社區開展法制宣傳活動;想要拿到更高的職業教育文憑,不用跑去市區,臨江成校就可以為企業職工提供便捷、完善的職業教育;人性化的代辦機制讓市民們不再受限於街道與村(社區)的遠距離……

  通過基層管理創新,臨江街道正在讓市民們感受更多的獲得感、歸屬感、幸福感,以人為本打造幸福新城。

  本打算請假回四川老家辦理婚育情況證明,再回臨江辦理准生證的沈先生切實享受了一回『最多跑一次』的福利。街道實行『最多跑一次』改革之後,類似沈先生這樣的情況,夫妻倆只需到街道便民服務中心計生窗口,各自填寫一張個人婚育情況說明,即可辦理生育登記。『不用請假回老家了,節省了路上來回跑的時間和車費,辦理速度又這麼快,很好。』

  不僅如此,針對街道與村距離較遠的實際情況,街道建立了代辦機制。比如新生兒的醫保購買,家長可以帶著新生兒的戶口簿和一寸新生兒照片,到村(居)委會填寫《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登記表》,村委會經辦人員把參保登記表送到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繳納醫保費。

  從安徽來大江東工作的陳歡,最近在忙著參加中國人民大學的網絡培訓。通過網絡在線學習平臺,陳歡不僅能隨時隨地進行課程學習,同時還可以在交流區與中國人民大學的知名教授們進行交流和請他們答疑。

  除此以外,人大網絡教育學院還專門在大江東設立了人大網絡教育考點。在職學員們不用為了參加考試來回奔波了。目前,已有180餘名學生完成了1個學年的學習,並取得了不俗的學習成績和技能評分。

  鐵軍鑄就活力新城

  黨建有活力,發展添動力。黨建引領正在讓臨江這座活力新城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今年五月,臨江街道各村(社區)書記在黨旗下莊嚴宣誓,村(社區)主任領取當選證書,街道新一屆村(社區)乾部正式走馬上任。整個換屆過程實現了三個『100%』和『三無』目標,三個『100%』即組織意圖體現率100%、一次選舉成功率100%、當選人員資格符合率100%。

  利用『互聯網+』,臨江街道在11個基層黨組織全部創建了『黨建+微信』,打造起了裝在口袋裡的學習園地和交流平臺。街道還專門制作了漫畫版新條例新准則以及故事版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提昇黨員乾部政治素養,擰緊思想『總開關』。

  此外,街道繼續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通過發放印有基礎知識的扇子,微信推送中共黨員100個嚴禁等方式,錘煉黨員的黨性、提高思想覺悟;通過思想政治、政策文件等理論宣講,志願服務、平安巡防、困難幫扶等實踐活動,不斷增強廣大黨員乾部的大局意識和宗旨意識。

  在黨建引領下,街道黨員乾部精氣神全面提昇,一支過得硬、打勝仗的鐵軍隊伍初步形成。

責任編輯:孫宇

【專題】砥礪奮進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