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港澳臺
搜 索
香港月餅藏著濃濃中秋暖意 新口味包含創意新理念
2017-09-30 14:39:4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香港月餅裡藏著濃濃中秋暖意(說香港)

  『月光光,照地堂』。每到中秋臨近,不少香港市民腦海中開始回蕩著這首兒時的粵語童謠。中秋佳節融合了各地歷史、人文、風俗文化及生活習慣,但最當仁不讓的主角,就是月餅。

  在香港過中秋,除了能體驗到港人對傳統月餅工藝的嚴謹追求外,香港市民傳承傳統與銳意創新的故事也頗讓人津津樂道。

  -好月餅

  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香港的月餅市場百花齊放,但傳統月餅仍在食客心中佔據著重要地位。

  紅白蓮蓉的蛋黃月餅,是香港月餅打入內地的招牌產品。一盒雙黃白蓮蓉月餅從准備到上桌要花費近3個月的時間:神聖的拜神開爐、漫長的煮蓮蓉、精細的手工包餅和適中的火候炙烤,經過一道道復雜工序後,噴香可口的雙黃白蓮蓉月餅纔正式亮相。

  位於香港元朗的『大同老餅家』經營月餅生意已70餘年。對於白手興家、服務鄰裡的街坊餅店來說,做月餅有著近乎神聖的傳統意義。

  餅店的第二代傳人謝禛原介紹,月餅的品質倚賴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指當年的蓮子、糖水和面粉的質地;地利,指烤月餅的火候;人和,則是指糕點師傅包月餅的力度與手感。

  怎樣纔是正宗的雙黃白蓮蓉月餅呢?精益求精的香港師傅有著嚴格的數字要求:標准的雙黃白蓮蓉淨重5兩,其中蓮蓉3兩半、蛋黃7錢、餅皮8錢。吃到嘴裡,月餅皮薄柔軟、厚度均勻,餡料口感滑膩、散發蓮子清香。兩個咸蛋黃整齊居中,金黃色中點綴絲絲紅油。這樣的雙黃蓮蓉月餅一分為四,每一份都看得到蛋黃與蓮蓉的相襯,品得出咸甜交融的酥香。

  為了祈求制作時的『天時地利』,大部分傳統餅店的月餅季都由『開爐儀式』開始。拜神、發紅包、祈福,復雜的程序延續至今,已被賦予深厚、誠摯的底蘊,寄托著糕點手藝人對家庭的倚重,對中秋的神往。

  -新口味

  包含創意新理念

  如果說雙黃蓮蓉代表了傳統廣式糕點對食客的影響,那麼近年興起的『冰皮月餅』和『流心奶黃月餅』,則包裹著粵式美食創新和融合的理念。每年自陽歷7、8月起,稍有名氣的酒樓、餅店便開始一年一度的月餅訂購期,並嘗試在展會中推廣,吸引食客。從傳統的蓮蓉、五仁,到冰涼爽口的冰皮月餅,從港式的奶茶、臘腸,到法國的黑松露、鵝肝,口味包羅萬有,不一而足。

  今年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的一年一度的香港美食博覽會,就是月餅的大集會。不少市民選擇提早在美食博覽會上向商家采購月餅券,趁著低價與折扣,拿個頭籌的好意頭。家住九龍灣的市民謝大姐從展會首日開始排隊,以市場價近七折的價錢買了兩盒冰皮和一盒奶黃月餅。

  謝大姐說,雖然歷年公司都會向員工派發月餅券,但多以傳統的『雙黃白蓮蓉』為主。而家中的小孩更喜歡口感清爽、低糖不膩的果味冰皮,贈送朋友則以色澤鮮亮、形狀小巧的奶黃月餅為佳,因此早早訂購,以防臨近中秋所剩無幾。

  香港月餅的推陳出新,也吸引大批來自內地的訂購者。一到中秋節,『代購香港月餅』就成了朋友圈的熱門話題。來自廣東深圳的郭女士說,她專程來港購買月餅,『香港產的月餅家人吃起來放心,送人比較有面子,價格還實惠,包裝也精美。』

  -社團義工

  傳遞愛心送團圓

  中秋從賞月開始,以食餅結束,但貫穿始終的,是家家戶戶美滿團圓的心意,還有對鄰裡、對社會的溫情。因此,在面對月餅過度消費與獨居長者的困境時,中秋期間不乏薪火相傳、扶弱救困的故事湧現。

  2015年8月底香港廣州社團總會成立,投入服務的第一個項目就是為屋?的獨居老人送贈月餅,並將其定為歷年傳統項目,目前已惠及孤寡病弱千餘人。類似愛心行動還有很多,在每年中秋前後,都有逾百個義工團體關照無家可歸、獨自生活的弱勢人群,以月餅寄托關愛,傳遞佳節的暖意。

  這些月餅從何而來?基本都來自過剩的月餅。據香港業界調查,去年香港平均每戶在中秋節剩餘1.85塊月餅。以香港有100萬個家庭推算,去年全港共有185萬個過剩月餅。將過剩的月餅捐贈給有需要的人,成為近幾年的風尚。

  香港慈善團體『惜食堂』便是愛心月餅的『傳送帶』之一。今年已是『惜食堂』第4年與太古地產合作,在社區內設回收點,收集市民過剩的月餅及禮券。在2016年中秋前後,『惜食堂』收集逾萬個月餅,並將其轉贈約6000名受惠者。

  『公司派發的月餅多以傳統口味月餅為主,每年都有剩餘。月餅回收計劃恰好解決了食物剩餘,平衡了社會的需求,一舉多得。如今,即使吃不盡月餅,也不用在佳節裡還懷著負罪感了。』曾參與2016年『惜食堂』月餅回收計劃的宋奇認為,捐贈月餅是港人在團圓之夜的另一種積福,以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月皆團圓』。

責任編輯:孫嵐

網絡中國節-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