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經濟轉型步伐,是為了更好促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落地生根。當今中國,多年經濟高速增長鑄就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奇跡』,但也積累了一系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比如說,河北經濟,曾經就有人用『傻大黑粗』四個字來形容。
河北經濟發展,與『北上廣』比,沒有技術優勢;與先進地區比,沒有資金優勢。但是,河北有一個別人並不具備的優勢,就是離京津近的優勢,也就是佔有『地利』上的優勢;京津的經濟發展,具有科技含量高、各類人纔齊備的優勢。這是河北經濟轉型可以依托對接的優勢;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風生水起,河北經濟轉型,要『乘勢而上』,與京津對接。
有人說:京津冀經濟對接,從最初的協同發展,走到今天的協同創新,展現出京津冀合作更具優勢,更顯活力,更有前景。協同發展與協同創新,有著質的飛躍。協同發展,是指協調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資源或者個體,相互協作完成某一目標,達到共同發展的雙贏效果。而協同創新,多為(組織)企業內部形成的知識(思想、專業技能、技術)分享機制,特點是各獨立的創新主體擁有共同的目標、內在動力、直接溝通、依靠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資源平臺,進行多方位交流,多樣化協作。這樣的協同創新,一定會收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走京津冀經濟對接之路,是河北經濟轉型的一條『快車道』,也是一條唯一正確的路徑。把自己的地理優勢,嫁接到京津科技、各類人纔齊備的優勢上,就是為實現河北『彎道超車』按上『車之四輪』,插上一雙翅膀。與京津實現對接,是『協同』的本意。《現代漢語詞典》上講,『協』是一個會意字:十,表示眾多,辦表示同力,合起來就是眾人同心同力。只有大家『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纔能實現技術上『對接』;也只有技術上實現『優勢互補』,纔能使協同創新盡快結出一批高科技含量新成果,使『京津冀一體化』釋放出更大更多潛力。
有數據顯示,2016年,河北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進展,轉型昇級實現新突破,『三去一降一補』成效明顯。鋼鐵、煤炭等行業去產能任務超額完成,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動能轉換實現新突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超過鋼鐵工業,成為第一支柱產業,全年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6.0%,超過鋼鐵工業0.5個百分點。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把握與京津對接的結果,也是實現河北高新技術產業快速成長的動力。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目前,對河北來說,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正處於經濟轉型『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正處於雄安新區建設的初始時期;隨著新舊動能轉換步伐的進一步加快,隨著各類人纔對雄安新區的關注,河北恰逢新動能加快成長以及河北加快轉型昇級最好時期,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新動能對河北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會進一步增強,必將在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創新提昇路上發揮更大支橕作用。
有人認為:傳統優勢產業不是發展的包袱,而是一筆巨大財富。『傻大黑粗』也並不是全無是處,如果能實現與京津優勢對接,在深加工、延伸產業鏈上面做文章,不但能有效消化原材料、降低物流費用、增加經濟效益,也能提昇產業整體競爭力。做足科技轉型文章,是轉型昇級的一條捷徑;沒有技術優勢,沒有『五大發展理念』作為方向,轉型不可能成功。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新時期、新形勢、新任務,要求我們在科技創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設計、新戰略。』這在河北經濟轉型過程,必須要好好把握。(唐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