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著名經濟學家、前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在長春發布了被媒體稱為『吉林藥方』的《吉林省經濟結構轉型昇級研究報告》,引起了學術界持續的辯論和社會各界的熱烈討論。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教授張可雲指出,大家在談論老工業基地振興和轉型中,存在一些概念錯誤。張可雲說,內部『缺新』與外部『有新』是區域發展到『老年』後陷入蕭條困境的關鍵原因, 『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思路不能完全囿於轉型一條路徑,轉型與重構相結合是一種新的振興思路。在確定老工業基地的未來發展方向時,應該避免單純從內部資源稟賦角度找出路,抓住外部機遇比發揮內部資源稟賦優勢要重要的多。』張可雲說。

圖為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教授張可雲現場致辭。
中國德國商會華北區董事、德國北威州投資促進署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封興良說,工業4.0本質是智慧工廠和智能生產,未來整個制造行業的研發時間從設計到投產將縮短1/3。『隨著自動化程度提高,勞動力成本在產品中生產的總價值方面所佔比例越來越少,軟件用於數字化仿真及虛擬裝配,從而實現各個組件及接口的成功測試。另外要小批量、智能產品高精度的生產等。這些對於長春有借鑒意義,同時,中德之間有著廣闊的合作前景。』封興良說。

圖為封興良致辭。他說中德之間的合作前景非常廣闊。
與會嘉賓和聽眾給予論壇高度評價,認為環球網長春『一帶一路』人文經濟論壇搭建起政府、企業及專家學者共商東北振興發展的高層對話平臺,深挖長春市特有的城市基因,助力長春融入『一帶一路』發展,在歷史文化、經濟科技、人文社會、招商引資等方面實現信息與人的精准鏈接,助推城市發展,為東北未來發展凝聚共識、破解難題、探索方向、尋找路徑。

圖為環球網總編輯朱研、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教授張可雲、德國北威州投資促進署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封興良等部分嘉賓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