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作風建設,如何既治標又治本?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堅持破立並舉,注重建章立制』『在堅持中見常態,向制度建設要長效』。
2013年10月,《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印發施行。隨後包括《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關於嚴禁黨政機關到風景名勝區開會的通知》《關於調整中央和國家機關差旅住宿費標准等有關問題的通知》等20多個配套制度,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從源頭上剎住奢侈浪費之風提供了一個可執行、可操作的頂層規范。
黨中央制定出臺黨內政治生活准則、廉潔自律准則、黨內監督條例、紀律處分條例、問責條例等一批黨內法規,把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要求納入其中,為作風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各地區各部門普遍結合實際制定了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實施辦法、細則及配套制度。
黨員乾部普遍反映,隨著規矩越來越明晰,許多事都有硬『杠杠』,別說『禁區』『紅線』不能踩,打個『擦邊球』也不行了,一條條制度紅線綁住了『任性的權力』。
立規矩『治身』,更需強信念『治心』。
抓作風建設,如何築牢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抓作風建設,就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重點突出堅定理想信念、踐行根本宗旨、加強道德修養。』
5年來,不斷深入的思想政治建設和連續開展的黨內教育活動,為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地生根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2013年至2014年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聚焦『四風』突出問題,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進行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通過召開高質量的民主生活會,開展嚴肅認真的批評和自我批評,黨員乾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群眾路線再教育,強化了宗旨意識,錘煉了黨性修養。
2015年啟動的『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把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為重要內容,聚焦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著力解決『不嚴不實』問題。
2016年推開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把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延伸到了所有基層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全體黨員黨章黨規黨紀意識明顯增強,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自覺接受監督,實現了在思想、作風、紀律上的新進步。
這不僅是一次直面現實的『問題清掃』,也是一次回歸傳統的『思想整風』,更是一次黨內政治生態的『集中淨化』。
數字是最有力的證明——
中央紀委數據顯示,在截至2016年12月查處的15.53萬起問題中,違紀行為發生在2013、2014年的為12.15萬起,佔到78.2%;違紀行為發生在2015年的有2.34萬起,佔15.1%;違紀行為發生在2016年的有1.04萬起,僅為6.7%,表明違紀增量不斷減少,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財政部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16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實現『四連降』,2016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比2012年累計減少26億元,累計降幅達35.0%,其中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分別累計下降6.5%、36.4%和70.3%。
久久為功,善作善成。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講認真的態度、有擔當的行動、求實效的精神、務長遠的思維,推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地生根。
黨內正氣上昇社會風氣上揚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立足根本、著眼長遠,以可知可感的切實變化,凝聚起繼續前進的磅礡力量
『以前逢年過節,我的車都會被人包下,拉著一車禮品滿北京城轉悠,這幾年沒有這種現象了。』對於中央八項規定實施前後的變化,北京出租車司機黃師傅這樣描述。
細微之處見變化,百姓心中自有秤。
作風建設的目的是什麼?成效如何評判?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根本是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老百姓看作風建設,主要不是看開了多少會、講了多少話、發了多少文件,而是看解決了什麼問題。「春江水暖鴨先知」,有沒有變化,老百姓體會最深。』
一年一個樣,五年大變樣。
5年來,中央八項規定在整個神州大地滌蕩起一股激濁揚清的淨化之風,廣大乾部群眾在一個又一個細節、一件又一件小事中感受到了切切實實的變化。
公款送禮之風基本剎住了——
曾幾何時,公款收送節禮的歪風讓大量名煙、名酒等過剩禮品流向市場,讓許多高檔禮品回收店賺得盆滿缽滿。但近年來,人們發現,街頭巷尾曾經隨處可見的『高檔煙酒回收』等字樣的牌子正在悄然消失。
『八項規定前,一個端午或者中秋下來光賣回收的煙酒就能賺上萬元,現在很冷清了。』江西南昌市滕王閣周邊的一家煙酒店老板說。
粽子、月餅、大閘蟹這些一度被『天價』異化的食品,重新回歸百姓餐桌,成為慶祝佳節的應景美味;寓意親人團聚、祈盼美滿的傳統節日,找回應有的民俗特色和文化底蘊;『八元一碗的面沒人吃,八十元一碗的面銷路好』的現象成為歷史。
高檔會所、酒店也開始走『親民』路線——
位於廣州著名景區白雲山山頂的『望景餐廳』,曾是包括已落馬的廣州市委原書記萬慶良在內的不少官員涉足的私人會所,最低消費8888元。中央整治『會所中的歪風』後,這家會所開始向大眾化經營轉型。
如今,過去的會所已經變成一家米粉店。『以前經過這裡總是大門緊閉,現在爬山爬到這裡正好吃一碗米粉,歇歇腳,看看周圍美麗的景色。』市民張彬彬說。
位於杭州西湖風景區內的幾十家會所一時間全部關停轉型,按照公益性、大眾化、可進入性原則,還湖於民、還園於民、還景於民。
如今,普通杭州市民能夠走進當年『可望而不可進』的『神秘會所』中喝茶了。『黨中央抓八項規定,真是說到做到,真真切切為老百姓著想吶。』年過八旬的退休職工孫楓說。
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5年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貫徹落實,在政治上打造『青山綠水』,黨內政治生態得以改善。
『這些年變化最大的是乾部們的觀念。』工作30多年的廣東省一名副廳長說,『現在有了八項規定,公務接待簡單一點,甚至不接待也沒關系,大家都習以為常了。』
黨內上下級關系、同志關系變清爽了,黨員乾部逐漸擺脫應付人際關系的煩惱,繁文縟節、迎來送往的少了,生活方式變了,乾事創業的精氣神明顯提昇。
抓作風密切了黨群、乾群關系。『只顧自己奔小康、不管他人喝米湯』『辦事不公、優親厚友、吃拿卡要』式的乾部少了,一大批『合格黨員』『擔當乾部』『貼心黨組織』以務實的改革精神、清廉的工作作風,察民情、曉民意、解民懮、排民難。
——5年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貫徹落實,讓一度籠罩在潛規則之下的政商關系回歸正常。
『給縣領導的煙,被退回到自己手裡,當時心裡真沒底,擔心以後不好辦事。』2014年8月,來自遼寧的一家企業與河南蘭考簽訂了招商引資協議,送禮送不出去的尷尬讓項目負責人心裡沒了底。2016年1月,一條投資10億元的生產線順利投產。這位沒花一分錢請客吃飯的負責人感慨,乾部作風過硬,讓企業得了真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