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習近平坐鎮『改革中樞』 38次深改會攻堅『硬骨頭』
2017-09-27 19:52: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馬海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聚焦十九大】(理政『研習所』)習近平坐鎮『改革中樞』 38次深改會攻堅『硬骨頭』

  中新社北京9月27日電 45個月,38次會議,200多份改革文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以密集的『日程表』謀劃中國改革進程,指引中國改革方向。

  2013年12月30日,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題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結束一個多月後,中央深改組成立,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任組長,3位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劉雲山、張高麗任副組長。這個被稱為『改革中樞』的機構從剛成立就備受期待。

  改革行至當前的『深水區』『攻堅期』,利益越發多元化,社會矛盾凸顯,諸多問題單靠某一方面的力量很難推動。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頂級配置』的中央深改組能夠保證改革設計的系統性、整體性,同時有助於調動各方力量推進改革。

  執政黨的自身建設關系著改革前途。劉元春認為,黨建是目前改革最成功的領域之一。一方面通過『蒼蠅』『老虎』一起打,讓政風、民風為之一振,另一方面通過民主法治、建章立制和嚴格監督,達到規范權力、遏制腐敗的效果。

  經濟領域的改革事關中國轉型。『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對其他領域改革具有牽引作用。』劉元春說,中國經濟處於L型底部區域運行,中央深改組針對產能過剩提出供給側改革,針對金融問題提出投融資體制改革,打破利益固化、治理影子銀行、懲治監管套利等都被提上議事日程。

  劉元春表示,本輪經濟改革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改革不可同日而語,難度更大。三年多來,中央深改組在價格改革、市場准入、金融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等領域出臺了一系列文件,為未來的制度調整打下了基礎。

  民眾對醫療、教育、養老、戶籍等民生領域的改革體會更深。中央深改組通過的改革文件中,約有四分之一與民生相關。其中既有戶籍制度改革、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等影響面大的宏觀政策,又有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等已在實踐中獲得民眾叫好的具體措施。

  習近平強調,改革既要往有利於增添發展新動力方向前進,也要往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向前進,注重從體制機制創新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做到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南開大學社會建設與管理研究院院長關信平認為,與吃飽穿暖的獲得感相比,今天的中國民眾對綠水藍天、衛生健康、優質教育、體面生活的重視,比改革開放之初要高很多,與此相對應的就是要求社會資源的公平分配、個人收入的提高。民生領域的『硬骨頭』依然需要深化改革強力推進。

  生態文明是本輪改革的重點。歷次中央深改組會議審議的文件中,涉及環境保護和治理的達30多個。除出臺史上最嚴格的環保制度、推出生態補償機制、設立生態文明試驗區外,中央深改組還通過了《黨政領導乾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等文件,強調領導權力與責任並舉。

  全面深化改革已進入『施工』高峰期。習近平在這一輪改革啟動之初提出『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不僅成為改革工作的金句,而且為深化改革指明方向。

  記者梳理中央深改組38次會議發現,『落實』一詞出現逾200次,『督察』一詞出現逾70次。出現頻次如此之高,表明督察落實在深化改革中的分量越來越重。尤其在關鍵領域、關鍵部門,強調『一把手』親力親為抓改革的方案制定、部署實施、政策配套、督察落實,已成為推進重大改革的慣例。

  『前期是方案,近期是督辦。包括收入分配在內的很多深層次改革還沒觸及核心,還需要很多配套和試點。』劉元春說,構建約束激勵體系是一個龐大復雜的過程,改革仍然在路上。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