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喜迎十九大·興邊富民行動】東北少數民族技藝助力經濟發展與文化傳承
2017-09-26 19:46:00 來源:中青在線  作者:李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國東北滿鄉剪紙藝術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想

  亞琴手持一枚雞蛋,用刻刀謹慎地雕琢花紋;王晶手握剪刀,紅紙上『拐大缸』的紋樣就要成型。滿族音樂響起,姑娘們穿著朝鮮族服飾扭動身姿,隔壁的書院飄出了壽司香氣,一堂朝鮮美食制作技藝正在傳承。

  9月24日,喜迎十九大?興邊富民行動媒體采訪團抵達這裡時,丹東市民族學校的姑娘小伙們正像往常一樣研習課程。在遼寧省,這是唯一一所以『興邊富民行動』為宗旨建立的中等職業學校。

  學校建在遼寧省丹東市邊境,與朝鮮隔河相望。1999年,國家民委倡議發起『興邊富民行動』,丹東成為了全國唯一的試點地區。這所民族學校有3500餘名學生,少數民族佔了三分之一。每天一大早,口音不同、民族各異的學生們穿著不同服裝,拿起課本,學習邊貿朝鮮語、航空服務、朝鮮族學前教育等12個專業。用校長莊耕的話說,這是在『搶救、挖掘東北地區少數民族文化』,他把這所學校比喻成民族文化基地。『文化可以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

  朝鮮族美食制作技藝

  亞琴是滿族,學習航空服務專業已有兩年。她自小在丹東地區長大,這個邊境和旅游城市,讓她很小時便有了飛天夢,『把家鄉人民送出去,把外面游客接進來。』因此初中一畢業,她便考取了這個專業。

  閑下來的時候,她喜歡走進學校裡的『和龍書院』,學習蛋雕、刻瓷、剪紙,偶爾也會在學校裡也輔修泡菜制作、朝鮮語等課程,『希望弘揚好自己民族的文化。』她說。

  少數民族姑娘展示茶藝

  兩年前,學校修建了1800平方米的『和龍書院』,東北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得以重現,滿語學堂、朝鮮族風情屋、滿族風情屋、民族舞蹈室、藏書閣等湊在一起。每每路過這裡,能聽到不同語言的歌聲、讀書聲交混,雕刻,剪裁的聲響也在耳邊回響。

  朝鮮語教師榮榮在這個不大的城市裡,總能在飛機、高鐵、各個學校、文化場所見到自己的學生。『在家發展產業的多了,出現了外出人員回流潮。』通過興邊富民行動,去年,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6111元及13450元,年年都在增長。

  莊耕將學校比喻成傳統民族文化教育基地,他用『興邊富民,教育先行』來概括學校教育初衷,『邊民的富裕需要技術、技能、產業來支橕,沒有人纔就達不到這種效果!』他希望學生習得技藝後,不僅給丹東地區創造財富,也在大城市將本民族優秀成果傳承出去。

責任編輯:呂小忱

【專欄】十九大時光

【專欄】喜迎十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