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動圖報道?麻糖米酒雕花剪紙 孝感『舌尖』『指尖』非遺走向世界
2017-09-26 15:33:03 來源:光明網  作者:李政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光明網記者李政葳

  湖北孝感,因為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孝行感人而得名,這裡也是全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城市。其實,這裡不止有孝文化,麻糖、米酒、雕花剪紙等非遺項目都堪稱一絕。記者近日在當地采訪調研了解到,隨著非遺產業開發,各類產品不僅暢銷全國,也逐漸走出國門,成為對外文化交流的新名片。

  『舌尖』上的非遺

  ——麻糖、米酒創新工藝走出國門

  『形似玉梳白似壁,薄如蟬翼甜如蜜。難得獻壽一珍品,傳於後世莫走移。』相傳,宋太祖趙匡胤過生日時,品嘗了貢品孝感麻糖後做了這樣一首詩。有記載,孝感麻糖歷史悠久,源於唐代,有著千年的傳承歷史。

  記者走進麻糖生產車間,透過隔離玻璃感受了一番麻糖生產的全過程。工作人員介紹,孝感麻糖的傳統工藝流程,從處理芝麻到片塊成形到包裝,大致有22道工序,依次為:浸泡麻、打麻、衝洗麻、曬乾、炒麻、篩整、燴熟、放飴糖、洗浸泡糯米、烹蒸、拍糖、撓糖、壓榨、濃縮、老糖、熬化、扯糖、拌糖、打條、切片、驗收糖、包裝。

  孝感麻糖生產過程(李政葳/攝)

  在這22道工序裡,麥芽、飴糖、老糖、麻仁生產等六項工藝技術流程為主乾。『每到工序都要注意火功,稍有疏忽,就有可能使麻仁受溫過高而焦化,影響麻糖風味。』工作人員說。

  孝感麻糖生產過程(李政葳/攝)

  在糖酒廠的另一側,孝感米酒第四代傳人魯建群正在熬制米酒。這種米酒是用孝感出產的優質糯米為原料,以孝感歷史承傳的特制酒曲——風窩酒曲做發酵劑,經糖化發酵制成的傳統孝感的風味小吃。

  『不一會兒,一鍋熱騰騰、香甜可口的米酒便呈上桌來。『只能現吃現做,隔時間久了味道就會變了。』魯建群告訴記者,正因如此,這類米酒難以運輸外銷。

  『要不斷創新,在傳統米酒的基礎上,我們還研制出了花樣米酒,加入西瓜、火龍果等,做成了水果米酒……』魯建群說,自己這些年帶出了很多徒弟,已經開始創業,並且做得紅紅火火。

  近年來,『孝感米酒』逐漸成為當地一張靚麗名片,在2012年12月由中國飯店協會舉辦的美食文化節上,孝感米酒榮獲最高獎——國際水晶獎;另外,『孝感米酒』也不斷走出國門,今年6月底亮相了2017年世界地理標志大會。

  『指尖』上的非遺

  ——雕花剪紙雕出瑰麗世界

  情感筆下淌,事物紙上生。早在晉唐時期,雕花剪紙已在孝感成為了風俗,明清時期出現了以剪紙為生的藝人。孝感雕花剪紙以其特殊的形象語言傳遞著傳統思想和古老文化,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和藝術價值,藝術風格融合了我國北方剪紙的『粗獷古朴、渾厚純真』和南方剪紙的『雋美秀麗、玲瓏剔透』,形成了孝感雕花剪紙的獨特風韻。

  孝感雕花剪紙(李政葳/攝)

  2008年6月,孝感雕花剪紙被列入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2009年9月,中國剪紙·孝感雕花剪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這幾年,每年的寒暑假都會有新聞、廣告、設計等專業的大學生到這裡社會實踐。在創作方面,他們提供了很多新想法,比如,融入動漫、手機網游等元素,為傳統的雕花圖案注入了新活力。』雕花剪紙非遺傳承人池福新說。

  孝感雕花剪紙(李政葳/攝)

  近年來,孝感的雕花剪紙不僅在全國各地參加各類非遺展演活動,還在俄羅斯、新西蘭、波蘭、韓國等國家現場展演。『帶動了當地民眾的剪紙熱情,也是對中國剪紙的一次成功推廣。』池福新說,因為我們的雕花剪紙源遠流長,融入了多重文化元素,這也成為了外國人接觸、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窗口。

責任編輯:孫宇

【專欄】十九大時光

【專欄】喜迎十九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