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機器人搶律師飯碗?機器人解答法律諮詢引圍觀
2017-09-26 11:22:16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接受諮詢時『艾娃』還會提供同類案例。

  前景:服務缺口促生人工智能

  從法律援助機器人到機器人律師,雖然機器人律師『艾娃』目前只能做部分法律諮詢業務,但這也意味著,人工智能正在與法律服務走向融合發展。

  據從事『人工智能+法律』研發的科技團隊『法狗狗』創始人劉謙表示,目前我國公共法律服務的缺口非常大,平均算下來每個律師要服務4600多人,而現在的律師行業跟300年前律師行業開始時執業方式沒有太大變化,本質上還是一對一進行服務,還是通過手工的方式,一個人一個人進行服務。『所以,面對人手不足的問題,人工智能的使命就是提昇服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在劉謙眼中,未來的機器人律師可以提供線上和線下的法律服務,比如在法院、社區中心擺放機器人,就可以把這種法律諮詢服務覆蓋整個社區,每一個市民需要做法律諮詢時,他既可以來到現場,可以來到法院大廳直接問機器人,也可以在家裡拿起手機點一個按鈕進行法律諮詢服務。

  未來還需大數據支持

  當觀眾諮詢問題時,『艾娃』除了回答法律條文外,還會匹配同類案件的法律文書,這背後其實就是大數據的支持。

  無訟網去年發布了我國法律市場上首個機器人『法小淘』,創始人蔣勇律師在論壇上表示,人工智能的本質就是數據加算法,『我們目前要加強數據的數量和質量,數據量積累是第一位的,沒有足夠數據量所有人工智能都沒有意義。』

  蔣勇認為,現在我國的裁判文書網有100億次點擊量,每天以5萬份數量增加,每秒有上千次點擊,這已經非常不錯了,但在整個大數據領域來說仍太少了。他希望,今後每一個開庭庭審過程,法官問話、律師代理意見、當事人的辯解都能公開。蔣勇還提到,目前制約機器人律師發展的還有算法問題,如今業內在進行深度學習,期待在這方面進行突破。

  思考

  人工智能搶律師飯碗?

  機器人律師未來會不會讓人類律師失業呢?這個話題也成了論壇上探討的一個焦點。

  『北大法寶』創始人之一、法律實驗室創始人張力行教授認為,人工智能取代的將會是一些重復性的工作,而不是法律人的工作。他表示,以後人工智能和法律人融合,不會取代法律人。我們要學習數據統計和人工智能,這樣我們纔可以有很好的未來。

  人工智能將給律師們的工作帶來什麼變化?張教授表示,一直以來法律人都是拿到委托、查找案例並進行法律分析、推理,做出判斷。但是所有的法律人,用75%~85%的時間查案例。『這個工作到現在為止開始變了,通過AI我們法律人能夠更加精准更加高效地進行分析、推理、預測評估。』張力行認為,未來被取代的將會是一些重復性的工作。

  深圳司法局局長蔣溪林表示,深圳本土有極強的科技創新能力,也有極寬廣的創業發展空間,希望律師在新一輪的發展浪潮中,除了研究互聯網+法律服務,還要同科技界緊密合作。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