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企業運動會竟設半馬致員工猝死賽事泛濫應降溫)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6日訊 近年來,隨著多渠道、全社會的推廣,馬拉松賽事已火遍各大城市。據一名跑友介紹,僅在9月23、24日周末兩天,國內便有大大小小近40場全程或半程馬拉松賽事。然而賽事保障機制不健全,參賽選手遴選制度缺位等問題,讓馬拉松頻頻上演奪命悲劇。
據國內某知名券商內部員工透露,9月24日,該券商舉辦的內部員工運動會上,一名員工參加半程馬拉松時猝死。中國經濟網記者聯系到該券商有關負責人,對方未給出正面回應。
馬拉松猝死非個案
去年底,一位替跑選手在廈門半程馬拉松賽事接近終點位置倒下,搶救無效後身亡。今年初,該選手妻子把被替跑者和賽事舉辦方一並告上法庭,要求被告賠償各類損失共計123萬元。
該起訴訟也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9月21日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一審宣判,駁回原告賠償請求。不過,據在場媒體報道,原告當場表示不服判決結果,將向上級法院提起上訴。
廈門馬拉松替跑猝死案,是近年來國內馬拉松賽事危及到參賽者生命的一個縮影。
中國經濟網記者查詢發現,2016年全年,國內約發生5起馬拉松猝死事件。
去年4月17日,北京國際長跑節,一名選手途中發生猝死癥狀,經及時搶救脫離生命危險;去年5月28日,江西德興銅礦馬拉松一名參賽者猝死;去年7月30日,深圳灣7公裡順豐城市酷跑,三名參賽者因不同程度中暑暈倒被送往醫院,一名嚴重者被送往ICU進行監護;去年10月份,南京馬拉松,一位選手帶病挑戰全馬,在30多公裡處他因呼吸困難、頭暈目眩、意識模糊被送往醫院,被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癥;去年12月,廈門半程馬拉松,兩位參賽者猝死。
最知名的應該算是去年清遠馬拉松。賽後統計數據顯示,2萬人參賽,其中接受救治總人數為12208人次,肌肉痙攣9838人,扭傷1743人,擦傷194人,暈倒20人,腹痛107人,虛脫等306人。
今年,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5月29日,寧夏銀川馬拉松半程賽中,一位參賽者倒在臨近終點處,最終搶救無效身亡。
賽事數量實現N級跳
隨著健康生活理念的風行,酷跑、脫光跑、夜光跑等諸多跑步項目也是層出不窮,而作為鐵人三項之一的馬拉松更是為專業跑友所青睞。
對於各大賽事承辦城市而言,在推廣城市知名度之外,馬拉松已被看做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吸金利器。而這一點,間接導致國內的馬拉松賽事密度驚人。
今年初,人民網發布了《2016中國馬拉松傳播報告》(下稱《報告》)。《報告》指出,去年全國舉辦了大大小小的馬拉松賽事約328場,參賽人數達到279萬人次;其中,舉辦馬拉松賽事前四名的城市分別為,北京34場、江蘇33場、山東和廣東均為20場。
《報告》透露,上海、北京、廈門、大連、廣州等地已經形成了『馬拉松旅游經濟』,衍生出了種類繁多的馬拉松旅行產品,或許將成為下一個『風口』。
不過,該《報告》也指出了國內馬拉松賽事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猝死、替跑、信息錯誤、保障機制不健全等。
而光明日報在近期的一篇報道中也指出,從2010年的13場到2015年的134場,再到2016年超過200場,全國馬拉松賽事數量實現N級跳,但遺憾的是,一些賽事的組織和管理水平與公眾的期待尚有差距。
2017年,火爆的馬拉松賽事依然沒有降溫。據一名跑友介紹,僅在剛剛過去的9月23、24日周末兩天,國內便有大大小小近40場全程或半程馬拉松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