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四號』A星今天在軌交付中國氣象局使用。其實,在軌測試期間,中國氣象局就已經將它獲取的觀測資料投入了試驗應用,先後對沙塵、暴雨、臺風等天氣過程開展監測、預報。
『風雲四號』A星在軌測試期間,正值季節轉換,天氣形勢復雜,沙塵、強對流、臺風等災害性天氣輪番登場。地面應用系統利用衛星獲取的觀測資料,實時形成專門的服務產品,投入了試驗應用。應用結果顯示,借助『風雲四號』A星搭載的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不管是沙塵細節紋理,還是臺風內部中小尺度的雲系結構都更加清晰,一覽無遺。

汛期強對流天氣多發,『風雲四號』A星搭載的閃電成像儀成功觀測到中國及周邊區域閃電信息,專家表示,這些信息對強天氣的監測和預報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風雲四號地面應用系統副總師陸風:閃電發生非常密集的情況,這個地方的雲在未來兩三小時會快速發展,會有強天氣發生,這是風雲四號新的觀測能力,這個儀器非常高的性能,一秒鍾看500次閃電,所以說在它觀測時間之內,所有的閃電不會遺漏,這個對新幾個小時以內的臨近預報有非常大的幫助。
據悉,『風雲四號』A星在軌測試分為兩個階段。在首階段衛星主要功能和性能測試完成並交付中國氣象局後,技術團隊將在今年年底前開展地面應用系統測試,為正式業務運行做好准備。

中國氣象局衛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建民:風雲四號衛星實現了風雲的靜止衛星系列,從自旋衛星走向三軸穩定衛星的一個轉變,這個轉變臺階非常大。圖像的分辨率、它的性照比、它的通道數量大大增加了。風雲四號現在是數據標定基本上都做對了,現在再做產品,我們要不遺餘力地提高風雲衛星產品的精度,給預報員一個參考,能夠使得預報模式做得更准,就是這樣一個目標。
風雲衛星:多星在軌組網觀測
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我國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成功實現了昇級換代,已經成為民用遙感衛星中應用范圍最廣、效益發揮最好的衛星。風雲衛星作為全球對地觀測氣象衛星中的重要成員,觀測數據也面向全球開放、實時共享,在天氣預報、防災減災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共有8顆風雲衛星在軌運行

據介紹,截至目前,我國共有8顆風雲氣象衛星在軌運行,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之一,形成了『多星在軌、組網觀測、統籌運行、互為備份』的業務格局。

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風雲四號地面應用系統副總師陸風:其中有3顆極軌系列衛星在軌運行,它們每天上午和下午對全球進行觀測,此外有5顆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在軌運行,對以中國為中心的1/3個地球的中低緯進行持續觀測,這5顆衛星中,有一顆就是今天我們說到的風雲四號新一代的衛星。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在天氣預報、防災減災和應急氣象保障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據統計,風雲氣象衛星投入產出比達1:40 ,是我國民用遙感衛星中應用范圍最廣、效益發揮最好的衛星。

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風雲四號地面應用系統副總師陸風:中國的自然災害種類非常多,有71%的災害跟氣象相關,咱們舉個例子說臺風,有了風雲衛星,跟中國相關的臺風沒有一個遺漏,我們得到了准確的臺風的位置觀測和預報,我就能知道什麼時候臺風在什麼地點登陸,風有多大,就知道人員要不要疏散,要不要做一些補救措施。
風雲衛星觀測數據全球開放共享
陸風介紹,我國風雲衛星作為全球對地觀測氣象衛星中的重要成員,觀測數據也面向全球開放、實時共享。其中,風雲系列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觀測范圍對『一帶一路』沿線具有很好的覆蓋,是很多國家開展氣候預測、防災減災的重要工具。去年8月中旬,巴基斯坦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遭遇突發強降水山體滑坡。災害來臨前,風雲二號E星提前捕捉到強降水跡象,氣象預警及時發出。根據預警,當地封閉道路、轉移游客,避免了人員傷亡。
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風雲四號地面應用系統副總師陸風:到目前為止有90幾個國家在用風雲氣象衛星,在亞太區域有18個國家設立了衛星接收站,時時接收風雲衛星的觀測資料,為天氣、氣候和防災減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