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時評
搜 索
【專家談】網絡安全有賴於公民數字能力的提昇
2017-09-25 20:00:09 來源:法制網  作者: 支振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2017網絡安全宣傳周系列評論⑤

  法制網特約評論員 支振鋒

  精彩紛呈的2017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的大幕已經圓滿落下。以『共建網絡安全,共享網絡文明』為理念,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已成功舉辦四屆,今年的主題是『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這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4·19』講話精神,『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的生動體現。

  世界因互聯網而精彩,生活因互聯網而豐富。但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它可能是阿裡巴巴的寶庫,也可能是潘多拉的魔盒。自網絡誕生伊始,網絡安全與網絡發展就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網絡霸權國家肆無忌憚,網絡監聽、網絡監控、網絡攻擊與網絡軍備競賽愈演愈烈,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絡違法犯罪日益猖獗,網絡色情、網絡詐騙、網絡謠言、網絡侵權以及個人信息泄露形勢嚴峻,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網絡發展。網絡安全已經成為事關國家安危和人民福祉的關鍵環節。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以來,我國網絡安全頂層設計、政策框架、法律制度、人纔建設、技術產業、宣傳教育等方面取得突飛猛進的進展。網絡法治不斷完善,網絡空間日漸清朗。互聯網新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應用場景不斷豐富,人民群眾對網絡發展的獲得感越來越強。歸根結底,就是因為我們始終堅持網絡安全和網絡發展同步推進,把保障人民群眾的安全和利益作為網絡安全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不僅僅是中國網信事業發展的使命,也體現出人民在網絡安全和網絡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尤其是在互聯網新技術、新經濟和新應用創新層出不窮,但網絡攻擊、網絡犯罪、信息泄露導致的網絡安全形勢不容樂觀的背景下,網信事業不僅必須以人民為中心,更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實事求是地講,網絡安全有賴於人民數字能力的提昇。具備數字能力,意味著一個人不僅僅是網絡安全被動的接受者,還是網絡安全能動的參與者。早在20世紀70年代,人們就敏銳地意識到信息技術給人類帶來的新挑戰,傳統社會『讀寫算』作為基本能力已不敷所用,現在強調利用信息工具和主要信息源來解決問題的『信息素養』,並在新世紀之後逐漸發展出『數字素養』的概念。美國將數字素養視為『21世紀基本技能』,歐盟曾著手開展『數字素養項目』。當前,數字素養已經發展為『數字能力』。在一些有遠見的國家,提昇公民數字能力已成為其重要的戰略努力。能否在工作和生活中自信與富有批判性地使用信息技術與數字工具,能否理解和運用數據庫、大數據以及信息管理軟件與系統,能否理解和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創新所帶來的便利與風險,能否對網絡具有反思和批判性態度、負責任地使用交互性媒體與互聯網信息技術,不僅關系到公民個人的網絡權益,也關系到國家與社會的網絡安全與網絡發展。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公民普遍性數字能力的提高,必將為互聯網信息產業貢獻更多的科技與經營人纔,從整體上促進國家互聯網信息科技與產業的提昇,增強網絡安全的態勢感知與攻防對抗能力。特別是在國際互聯網發展不平衡、秩序不合理、規則不健全的情況下,公民數字能力的提昇也必有助於他們對國家網絡空間發展戰略的認識和支持,更好地理解國家網絡主權是保證公民網絡權利的根本前提。

  國家網信部門非常重視公民數字能力的提昇,提出要培育有高度的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絡素養、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的『四有好網民』。這是富有遠見的戰略之舉。因為,網絡安全是一場高科技的『人民戰爭』,人民不應是冷漠的旁觀者,而應是積極的踐行人。

責任編輯:呂小忱

【專題】2017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