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港澳臺
搜 索
昇級『超級基建』 香港力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2017-09-25 10:09:1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昇級『超級基建』拓展外部聯系

  香港力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陳逸舟

  粵港澳大灣區面積廣闊,人口眾多,區內人流、物流的交通效率,決定著灣區的經濟發展效率。隨著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及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等『超級基建』將陸續完工,香港將進一步拓展外部聯系,助推灣區發展。

  從古至今,香港都是海上交通要道,四通八達,方便快捷。近年來,香港大力昇級『超級基建』,加強與內地和世界的聯系。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全球競爭力報告書》中,香港的基建水平名列全球第一。

  香港的『超級基建』,從上世紀末落成的青馬大橋興起,經由青馬大橋的青嶼公路是進入大嶼山的唯一行車通道。而這一歷史將最快於今年底被改變,即將通車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將成為進入大嶼山的第二條通道,高效連接香港與澳門、珠海乃至廣東西部。

  屆時,珠海、澳門至香港的時間將由現在的水路1小時、陸路3小時以上,縮短至20至30分鍾,粵港澳半小時經濟圈將加快形成。

  香港特區政府路政署發言人受訪時表示,大橋不但能大幅節省珠三角間陸路客貨運的成本及時間,還可以令香港更有效地發揮其區域性貿易和物流樞紐的關鍵作用。同時有助香港與鄰近省份的經濟融合,提高珠江三角洲相對於其他經濟區域的競爭力。

  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認為,這座大橋不僅是縮短地理距離的『橋』,還是帶動生產要素、技術人纔等快速流通的『橋』。橋一端的珠海設有眾多重點高校校區,有優質的人纔和研究基礎。通過大橋,三地可打造區域科研聯盟。

  梁海明表示,三地的海空交通都非常發達,如果機場、港口也能夠深入合作,甚至進一步成立特區協同中心,拋開各自為政,也是三地應對未知挑戰的未雨綢繆之策。

  作為『超級基建』協同發展的重要一步,香港機場管理局正計劃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興建一條行車橋,令旅客可以更方便地由大橋接駁至香港機場。

  粵港澳大灣區內有5座主要機場,其中,香港機場與最鄰近的深圳機場錯位發展,互補性強。香港機場有3/4以上是國際航線,深圳機場則更多起降國內航線。

  香港機場是國際及區域的主要航空樞紐,4小時內可飛抵主要亞洲城市,5小時內可飛抵全球半數人口居住地。1998年投入運作後,其航空交通量的增長一日千裡。為緩解即將飽和的容量,2016年,香港國際機場開始建設第三條跑道。

  『機場是香港的命脈,「三跑」相當於給心髒加一條血管,讓它活得更好。』香港大學地理系副教授王緝憲認為,香港機場2018年將達到飽和,但是『三跑』最快在2023年落成,中間5年的時間裡,機場的飽和必然導致收費提高,但港珠澳大橋可將部分廉價航空移至珠海機場,這種區內基建協同發展的市場行為,有助於大橋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而粵西越繁榮,港珠澳大橋的流量就越大,兩者相輔相成。

  從香港國際機場搭乘機場快線列車,半小時內即可到達將要落成的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這條高鐵線的香港段全部都在地下,將香港至廣州的行車時間縮短至48分鍾。車站地處中環之外香港即將興起的第二個CBD西九龍,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基建』。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主席馬時亨表示,如果『一地兩檢』立法進展順利,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將在2018年9月開通,屆時香港就可以通過高鐵與國家長達2萬公裡的高鐵網絡連接起來。而港鐵有望今年年底從業主——香港特區政府手裡取得高鐵的運營權。

  百年前修建的九廣鐵路直插尖沙咀,交通的便利帶來了九龍地區的繁榮,且與尖沙咀碼頭一起形成了當時的海陸聯運樞紐。如今高鐵站設於黃金地段也是同理。

  王緝憲表示,雖然西九龍地價十分昂貴,建設成本也高,不過高鐵插入市區,相當於給市中心注入一針強心劑。

  香港彈丸之地只有25%的土地用於開發,強化互聯互通不僅能讓香港走出一條環保、公平、有效率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也將使粵港澳大灣區內部生產要素運轉效率提昇,從而推動灣區整體發展。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