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次性餐具污染問題互聯網餐飲市場紛紛推環保方案
外賣平臺『無需餐具』選項陷尷尬

一餐館的『飯口』時段,等待『出發』的外賣擺滿案臺攝影/實習生黃嘉婷
互聯網餐飲市場規模成倍增長,隨之而來的一次性餐具污染問題也非常嚴峻。據悉,中國兩大外賣平臺美團和餓了麼分別推出『青山計劃』和『藍色星球計劃』環保方案。但有觀點認為,在處理外賣垃圾問題上,外賣平臺能起的作用有限,還要再加上餐飲企業、一次性餐具生產企業、消費者,大家共同承擔相應責任,纔有望改善外賣餐盒帶來的環保難題。
有大數據顯示,每10個中國人中就有3個是外賣用戶,每天能產生超過2000萬份外賣。在未來的十年裡,廚房的社會化、集約化、產業化會有巨大的發展,隨之而來的一次性餐具污染問題也來勢洶洶。
調查
每天能產生多少外賣垃圾
中午11點半左右,外賣員小劉急匆匆跑進五道口的一棟商業樓,來不及等電梯了,他選擇爬樓到位於三層的美食大排檔取餐。此時,在這個通往大排檔的樓梯間,已經有不少外賣小哥流星趕月般跑上跑下,氣氛相當緊張,跑上去的人手裡拿著手機,跑下來的人雙手拎著各種外賣,炸雞、米線、炒餅、蓋飯……
送外賣的高峰期被外賣小哥們稱為『飯口』,在外賣熱點地區——某大學校園裡,『飯口』時段,一位外賣小哥的配送頻率多能達到4至5次,一趟配送的訂單量大概有4至5份。在外賣餐館方面,據北京青年報記者觀察,以米線外賣為例,『飯口』時期的訂單量區間為16份至25份,標准包裝中有一雙筷子,一個塑料勺,一個塑料圓碗,一個塑料圓碗蓋,一個塑料袋。如果用戶訂單上附加了需要醬油、醋或者辣椒,則又會產生3至5個塑料袋。按照標准訂單統計下來,一個『飯口』一家米線外賣店將產生16份至25份的餐盒垃圾。
在這家美食大排檔裡,一共聚集了14個商家,每家的訂單量大概在20份至50份不等,以每家標准餐盒3個為例,這家大排檔在一個『飯口』產生的快餐餐盒數量840份到2100份。
相比之下,大型連鎖餐館的外賣數量就更為可觀了。據一家主營西北風味連鎖餐廳老板介紹:『我們一年大概有440萬份外賣訂單,按照一個訂單平均四個餐盒算,一年應該用1700萬餐盒。』這位老板坦言,對於餐廳來講,最關心的是怎樣確保外賣在25分鍾到一個小時時間段內送到顧客面前,還能夠保證這個菜品跟出鍋時候的色、香、味、形基本不變。『我們也嘗試過紙質的餐盒,』他說,『但是中國餐飲形態特別豐富和復雜,帶湯帶水的超不過幾分鍾紙盒基本滲透了,一個小時無法實現。』
來自新華社發布的數據:我國每天有超過2000萬份外賣。但是所產生的垃圾數量之大也令人擔懮,用掉的餐盒摞起來足以從地球到國際空間站轉3個半來回,塑料袋可覆蓋168個足球場。
現狀
外賣飛速發展帶來垃圾問題
據《中國塑料制品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1-5月我國塑料制品累計產量3047萬噸,累計增長3.8%。而塑料制品的增長與外賣等新興行業的興起、發展密不可分。在日前召開的『外賣食品包裝安全與環保研討會』上,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綜合業務部高工周黎麗介紹,一次性餐具中,塑料制品所佔比重較大。中國目前一次性餐具塑料總量,在世界范圍內,屬於較大的消費群體。但實際上如果人均算下來,我們還並不是消耗最大的,應該美國是消耗最大的。
中國外賣市場究竟有多大,看看兩大外賣平臺發布的數據就知道了。
美團點評大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外賣行業迅猛發展:2016年,外賣行業整體交易額達到1300億,2017年預計突破2000億,2018年將攀上3000億規模。從用戶維度來看,每10個中國人中就有3個是外賣用戶。餓了麼則預計2020年外賣市場可突破7000億。
據分析,中國用戶選擇網絡外賣的首要原因有工作忙沒時間做飯、不願在家做飯、外賣有優惠活動、外賣有可口的餐品、天氣不好、成了生活習慣等。其中,工作節奏快及時間緊張是用戶點外賣的主要原因,42.7%的用戶選擇外賣解決工作餐,21.8%的用戶不願意在家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