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封
什麼是網絡正能量?因電影《戰狼Ⅱ》名聲鵲起的吳京說:『網絡上的正能量,就像中國武術中的精氣神。有了它,我們就能激濁揚清,創造美好。』知名演員吳秀波說:『網絡是個大舞臺,每天上演著不同的中國好故事,你也可以是主角。』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對於『網絡正能量』都有著不同的認知和定義,但有一點是相通的:互聯網創造了無限可能,我們只要心中有愛,充滿正能量,就會成為這個偉大時代的優秀書寫者。
9月23日晚,《點贊中國——2016-2017『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精品展播特別節目》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熱播,迅速在網絡上成為熱點話題。《點贊中國》以成長、記憶、信念、力量、復興、引領、中國氣質等7個網絡關鍵詞為線索,集中展示了2016年以來在重大活動、重大主題、重大事件中積極發聲、傳遞正能量、在網上產生良好反響的榜樣及作品。可以說,《點贊中國》呈現的一件件精品佳作,給出了網絡正能量表達與傳播的正確打開方式。
傳播正能量,須善於發聲,敢於『亮劍』。大眾網評論作品《中國女排:最是精神動人心》之所以至今熱度不減,為世人稱頌,就是因為它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直指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問題與困惑,觸動了人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當這篇作品昨晚經女排姑娘之口傳播,再次成為網絡熱文,聞者無不為之動容,在心底產生強烈的共振與共鳴:獎牌成色誠可貴,最是精神動人心!競技體育動人心魄,不止是因其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魅力,而是像女排精神那樣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個標識綿延不已,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奮勇向前。一篇優秀文章的生命力同樣如此,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枯萎。
我們必須承認,新媒體、自媒體時代撲面而來,改變了網絡空間的業態,處於轉型期的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輿論引導力上顯得比較乏力,常常隨波逐流地追逐所謂的熱點,就事論事,人雲亦雲,不願意甚至不敢旗幟鮮明地表明態度、立場和觀點,以致主旋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真能量得不到有效弘揚和傳播。於是乎,一些負面信息輕而易舉地形成一個個的『輿論漩渦』,使得網絡空間和輿論場上充斥著消極、片面的因素和情緒,正能量的聲音難以成為最強音。因此,在眾聲喧嘩裡如何發聲、『亮劍』就成了一門學問和藝術。抗議南海仲裁的熱帖《一點都不能少》點擊量高達60多億次,成為2016年的一個網絡熱點,在億萬中國網民正義吶喊的背後,凸顯了該文本善於發聲、敢於『亮劍』的智慧與謀略。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夠溫潤心靈、啟迪心智,傳得開、留得下,為人民群眾所喜愛,這就是優秀作品。』的確如此,一部好的作品流傳久遠,內在品質和精神力量是第一位的。
傳播正能量,不僅需要內容『棒棒噠』,還要形式『萌萌噠』,勇於創新,讓受眾容易接受,樂於傳播。移動互聯智能時代,傳播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光有好的內容是不夠的,『酒香也怕巷子深』,必須創新理念、體裁、形式、業態、體制與機制,一次采集、多重加工、多平臺發布,滿足不同受眾群體對同一信息的不同需求。愛國主義題材的網絡動漫作品《那年那兔那些事兒》近年來吸粉無數,靠的就是這種寓教於樂的形式創新。由此可見,我們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也未必板起面孔講道理,全是概念和大詞,效果未必顯著。而且,如何把高深的理論講述得深入淺出、大眾化,像習近平總書記那樣講成中國好故事,纔是真本事。
因為我們心裡有愛,我們的作品纔有溫暖的力量。總之,文章也好,網絡視頻作品也罷,都應當『為時而著』『為事而作』,謳歌時代進步,反映現實脈動,推動社會發展。『五個一百』活動評選就像一泓清泉,讓『網聚正能量,共繪同心圓』不再是一句口號,變得有了真正抓手,有了衡量標尺,勢必匯成一股催人奮進的洪流,蕩滌污濁,讓網絡空間更加清朗,每一個網民都成為社會正氣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