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魚、牛蛙、小龍蝦、水果……月餅你吃什麼餡兒?中秋臨近,在朋友圈、各大購物網站上,一些打著『養生』招牌的『網紅月餅』開始走俏。但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月餅背後不同程度存在著虛假宣傳等問題。相關人士建議,應加強對網絡上諸如月餅等時令商品的監管,同時消費者在選購時也需明辨。
『網紅月餅』真的全如『蜜語』麼?
離中秋沒有幾天,朋友圈裡的私廚月餅制作商家已經開啟了預售模式,零添加、不含防腐劑是商家最常打的招牌。
記者發現,一些『鮑魚月餅』『養生月餅』的噱頭也往往大於實質。記者試圖網購一款售價為268元的『鮑魚月餅』。在其配料表中,記者看到標注為鮑魚含量大於3%,但在追問之下,店家又解釋稱,鮑魚是『鮑魚味道,而非鮑魚肉』。而一些消費者在另一家銷售『鮑魚月餅』的店鋪下評論說『鮑魚很少,像吃包子一樣』。此外,網店中一款『養生月餅』也銷量不俗。在配料中明確標明含有熟地、當歸、白芍、川芎四味藥材,並在宣傳中聲稱該款月餅具有『調經化瘀、補中有通、滋陰不膩』的功效。
對此,陝西省健康管理師協會理事、國家一級健康管理師張嫿表示,從效果層面來講,養生一般要經過一定的療程,但月餅是時令性食品,往往只吃一兩次,想要達到一些功效是不可能的。
『網紅月餅』可能『不靠譜』
據了解,2015年國家質檢總局與國家標准委公布的月餅新標准中,對月餅的特色類別、加工工藝做了細化,甚至還對月餅命名做了要求,如蓮蓉月餅的蓮蓉類餡料中蓮子的含量應該不低於60%;蓮子含量為100%纔能稱為純蓮蓉;栗蓉類月餅的餡料中板栗含量不能低於60%;水果類月餅的餡料中水果及其制品的用量應不低於25%等。
對於微商裡售賣的主打『零添加』『純手工制售』等概念的『私廚月餅』。業內人士介紹,如果這些『私廚月餅』不具備相應的食品生產及流通資質,則為『三無產品』,存在食品安全隱患。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引發糾紛,退貨退款等維權難度較大。
對於一些宣稱具有保健作用的月餅,如果生產企業沒有申請注冊保健食品產品批准文號,屬於虛假違法產品,消費者可以在國家食藥監總局的網站上查詢批准文號,辨別真偽。
購買『網紅月餅』需謹慎
貴州貴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袁昌浩表示,鮑魚、養生、手工月餅等在市場上走俏,反映出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但另一方面,由於相關監管措施滯後、群眾鑒別能力不強,一些不法分子利欲熏心,鑽監管空子,使得一些消費者誤入圈套,蒙受損失。
執法人員提醒,消費者對『網紅月餅』應提高警惕,不能只看包裝,還要注意查看標簽、生產日期等標識,買月餅選擇有食品生產經營資質、信用評價高的商家,購買時要確認月餅的保質期,特別是一些現做現賣的月餅,更要確認寄送時間,以防過期。此外,還應留存相關購物憑證,以便退換貨和維權。
文/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