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互聯,摸索企業的『安全門』
今年5月中旬爆發的全球勒索病毒事件中,許多電腦用戶不幸中招,這為網絡安全防護敲響警鍾,也暴露出一些企業在應對網絡威脅方面存在的『漏洞』和短板:安全意識薄弱,安全投入不足。

9月12日,一名參會者在北京舉行的2017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展區拍攝一輛網絡安全概念車。新華社記者李鑫攝
騰訊副總裁馬斌向記者表示,國內企業對網絡安全重視程度依然不夠,許多企業往往把安全投入當作成本來看待。而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網絡安全應該成為企業防護的第一要素。否則,如果發生類似用戶數據大規模泄露等安全事故,對企業可能就是滅頂之災。
據網絡安全企業『知道創宇』首席執行官趙偉介紹,從目前國內企業的信息化投入角度來看,網絡安全通常屬於信息科技(IT)運維下的一項小需求,投入相對偏小。而且,不同規模的企業由於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對網絡安全防護的需求也不一樣,大量中小企業首要考慮的還是企業存活問題,對網絡安全不夠重視;大中型企業則沒有對未來可能遇到的安全風險進行足夠研究和防范,缺失應有的准備。

5月7日,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師生在『青少年網絡安全戰車』上參與互動游戲,學習了解網絡信息安全知識。新華社記者彭昭之攝
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向各個領域、企業延伸,今天的安全形勢和傳統安全形勢業已不同。阿裡巴巴集團安全部副總裁侯金剛告訴記者,互聯網的發展使得企業傳統的信息系統、數據資產等大部分已經在線,傳統的時空縱深防御體系等已不能滿足企業今天的防護需求,需要新的以數據為中心的安全防護體系和框架。
在專家看來,企業網絡安全防護還是一個實時動態的過程。不久前蠕蟲病毒的發生就是一典型例子,許多傳統企業以為把門關上,在內網裡就安全了,事實證明內網也不安全,反而是一些活在互聯網上的公司抵抗住了病毒侵襲。因為那些互聯網公司天天在和『黑色產業』進行技術對抗,不得不時時提昇其安全防護水平。
命運與共,全社會共築網絡安全防線
網絡空間安全本質上是攻擊者與防御者的對抗。『這種平衡其實已經被打破,因為攻擊者只需要找到一種有效方式就可以輕松給予目標系統致命一擊,而防御方需要全方位去防護自己。』思科大中華區副總經理莊敬賢說。
互聯網是人類的共同家園,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需要一起構建。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期間,專家和企業界人士均表示,現實和虛擬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網絡安全不僅關系國家安全、社會安全,更關系每一個網民的切身利益,構築安全有序的網絡環境,是國之所需、民之所盼、法之所向。

4月27日,參觀者與展商在北京國際互聯網科技博覽會上交談。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治網之道,法治為上。以網絡安全法為龍頭,今年以來,我國在打擊電信網絡詐騙、規范互聯網新聞服務和跟帖評論、管理即時通訊工具和群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重要網絡產品和服務安全審查等方面,先後出臺一系列法規和規范性文件,一步步織牢網絡『安全網』;
——清網之道,執法為要。今年以來,多部門共同建立起行政執法協調工作機制,嚴厲查處了一大批網上各類違法信息和違法行為,僅2016年全國網信部門就受理處置有害違法信息舉報近4000萬件次;
——興網之道,人纔為重。2016年6月,中央網信辦、發改委、教育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網絡安全學科建設和人纔培養的意見》,推動開展網絡安全學科專業和院系建設,創新網絡安全人纔培養機制。今年網絡安全宣傳周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7所高校被確定為首批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范項目高校;
——強網之道,人民為本。今年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中,廣大公眾近距離感受與自身息息相關的安全問題:360展臺上,『換臉神器』可以讓自己的臉被輕易替換成任意人的臉,個人隱私信息也因此被讀取;在騰訊安全設置的互動體驗項目裡,人臉識別門禁、保險箱、平衡車等都能被輕易攻破。
『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中央網信辦網絡安全協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網民一起參與,共同築起網絡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