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成後的嫩哇至轄曼中橋
望著嶄新的嫩哇至轄曼中橋,來自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嫩哇鄉下村村民龍波紮西露出開心的笑容:『當年沒橋,總是劃船過去,不安全啊。修了這座橋以後好處太多了,牛羊馬還有人過河方便多了,不管是托運、搬牧都省心省事了。』
回顧嫩哇至轄曼中橋的援建歷程,嫩哇鄉黨委書記俄尖不禁感嘆:『嫩哇至轄曼中橋的建設,凸顯了德陽人民情系藏區牧民,真扶貧,扶真貧,是傾力援建的友誼橋、連心橋、富民橋!』

橋建好前,兩地牧民只能靠簡易的船只渡河
缺橋困擾,步步驚心過河路
若爾蓋縣嫩哇鄉與轄曼鄉,風光秀麗,遼闊無邊的大草原像是一塊天工織就的綠色巨毯。走在草地上,那種柔軟而富於彈性的感覺非常美妙。而綠草與藍天相接處,牛羊相互追逐,牧人舉鞭歌唱,處處都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致,但一條黑河把草原分為河東、河西兩個部分。靠近鄉鎮的河東是牧民們傳統的居住點,河西卻水草豐美,是理想的夏季牧場,方圓40公裡沒有一座橋梁,僅有一處簡易渡口,影響了兩地牧民的生產生活,渡河的安全隱患甚至威脅著當地牧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建成後的嫩哇至轄曼中橋
嫩哇鄉一位長者郎甲沈重地說:『牧民們靠簡易的鐵皮船過河,牛羊馬被趕著冒險涉水過河,意外事故時有發生,多年來已有十餘人及眾多牲畜涉河時溺亡。』
另一位牧民卓瑪措說:『考慮到一些幼崽牲畜涉河時會被衝走或淹死,我總是繞道數十裡往返於黑河兩岸,十分不便。因為交通閉塞,要投入更多的成本,一些活畜收購者也不願來我們這裡,嚴重影響了村寨的經濟收入,我們多麼希望這黑河兩岸有一座橋啊。』
協調部門,找准著力點精准幫扶
『修橋勢在必行,但我們鄉上沒有足夠的資金,怎麼辦呢?』嫩哇鄉黨委書記俄尖找到相關部門領導,訴說在黑河上修橋的重要性。德陽市委、市政府了解到這一情況後,隨即將嫩哇至轄曼中橋工程列為德陽對口支援若爾蓋縣的民生項目。
該項目沿途經過若爾蓋縣嫩哇鄉與轄曼鄉,在測設過程中,德陽援建者多次同業主現場商討優化工程方案,對業主、鄉鎮提出的重要意見和沿線牧民提出的建議和要求均進行了充分研究,酌情給予采納,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當地農牧民。
精心設計,誓建一座『不垮的橋梁』
對於嫩哇至轄曼中橋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的選擇,業主單位始終秉承認真、嚴謹、公開、透明的原則,通過合法的招投標程序確定。
由於規劃設計方案既要符合國家關於橋梁建設的有關標准、符合抗震的烈度,又要具有當地民族特色,設計方多次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形式,赴現場實地鑽取芯樣,進行細致的地質詳勘。
嫩哇至轄曼中橋設計長86米,寬6米,承重40噸,橋墩基坑最深達34米,最淺也有26米,遠遠高出平原地區的橋梁建設標准,計劃總投資562萬元。
『在關鍵的工程結構上要不惜成本,在預算支出上卻要精打細算。為了少花錢,多辦事,我們一方面要在建築材料的認質定價上嚴格把關,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優化設計。』援藏乾部唐華介紹道。
傾力援建,致富橋凸顯扶貧效應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在一些貧困地區,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為盡快打開這扇脫貧致富的大門,德陽市對口支援若爾蓋縣前方指揮部會同若爾蓋縣委、縣政府開展了充分的項目前期准備和協調工作,克服天氣、地形地貌和施工條件等因素的制約,保證了項目盡快開工。
『快點,准備點鞭炮,准備撒龍達,慶祝今天這特殊喜慶的日子。』農牧民們期盼了幾輩人的黑河橋終於開工了,方圓幾十裡的農牧民們自發相約趕來聚在一起,有的手裡拿著哈達,有的手裡提著酥油,臉上洋溢著幸福和喜悅。
若爾蓋縣地處海拔3400多米的高寒地區,每年的工程施工有效期不到7個月。2012年11月啟動工程以來,德陽援建若爾蓋縣前方指揮部搶抓有效工期,組織施工隊伍日夜兼程,不斷加快援建項目建設進度,歷時一年時間終於在黑河上為當地農牧民群眾架起了這座放心橋。看著漂亮、牢固的橋梁,大家心裡樂滋滋的。該橋的順利投用,不僅徹底解決了兩岸8000多農牧民放牧、學生上學的交通出行問題,也讓唐克、麥溪等幾個鄉鎮的群眾從中受益,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2013年春節,在外面打工創業回家過年的牧民頓珠看到家鄉有了新修的橋,高興地說:『以後大家在外打工創業,不用擔心孩子和老人過河的時候可能出現安全事故了。』
另一位當地牧民嘉措說:『現在橋通了,我們再也不用冒險坐渡船過河,也不用繞行40多公裡路了,放牧也方便多了。』
嫩哇鄉鄉長供波甲說:『這座橋的建成,不僅給嫩哇鄉大草原增添了幾分亮色,最重要的是為附近幾個鄉鎮萬餘名群眾生產生活和車輛通行提供了便利,為學生的安全出行提供了保障。有了這橋,來我們鄉旅游的游客也多了,我們可以發展特色農業、旅游業,還可以「築巢引鳳來」,增強自我發展能力。』道路暢通不僅給當地群眾送去了出行便利,更給貧困地區帶去了發展機遇和致富希望。(特別鳴謝:四川省委統戰部、四川省委藏區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