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軍訓暈倒、體測猝死……好日子為何養出弱孩子?
2017-09-18 14:08:04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體測猝死

  2016年11月,重慶某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一名大一男生在體育課期間突發暈倒,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不幸身亡。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學生表示自己是親眼目睹,男生是在體測時突然暈倒,學校和醫院很努力地搶救,可惜為時已晚。

  類似的大學生長跑猝死事件,每年都在發生。2012年上海一名大三學生,在測試1000米時突然暈倒,急救無效後死亡;2013年湖北一大二學生,在進行1600米測試時,突然暈厥甚至呼吸暫停險些猝死,最後通過搶救挽回了生命;2014年,一名寧波的大二學生在長跑測試中,突然猝死;2015年10月24日,南京一名大三男生在體育測試跑1000米時,猝然倒地昏迷,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2015年12月7日,武昌某學院大一男生小勇(化名)參加體能測試千米跑,快到終點時突然倒地,送醫院搶救無效身亡。

  隨著國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青少年在身高、體重等身體指標上均有明顯提昇,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生活中我們也看到了青少年身體素質呈現下滑趨勢。這時,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足的今天,青少年卻在向『手無縛雞之力』的孱弱書生發展?好日子難道就只能養出弱孩子?

  9月6日,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天仙鎮天仙學校雙廟教學點,一名孩子在體育課上玩耍由黃小林老師撿回來的廢舊汽車輪胎。新華社發(鍾敏 攝)

  下降根源在何處?

  在眾多報道和研究中,普遍認為導致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社會、學校和家長片面看中學習成績,追求昇學結果,輕視了青少年身體素質和運動興趣的培養,導致青少年課業繁重,休息和鍛煉時間嚴重不足。

  另一方面是學校、城市的體育設施建設不足,學習生活與日常生活都很難為青少年的體育活動,保證有足夠的空間、設施和時間。而且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教育責任存在認知缺失與矛盾。

  具體表現為,學校為了規避風險和不影響文化學習,不與家長發生衝突,或因溝通成本高而選擇基於『不出汗、不髒衣、不喘氣、不摔跤、不擦皮、不受傷、不長跑、無強度、無對抗、無衝撞』的『三無七不』溫柔體育教學課程設置。但這並不完全是學校的問題,還有家長觀念上的偏差所導致。

  近年來,關於學生在學校因體育活動受傷,家長直接控告學校要求賠償的新聞屢見不鮮。其中,有學校在管理和硬件設施管理不足的責任,但也有家長過度保護孩子和濫用法規的問題。當然,社交媒體中的虛假和片面信息的泛濫,社會輿論和網絡暴力給學校帶來的巨大壓力也是難辭其咎的。

  除此之外,伴隨著90後和00後青少年成長而日益發達的信息社會快速發展,也在改變著青少年的行為習慣。

  仔細觀察生活會發現,在空閑時間,青少年最喜歡做的事情是手機上網打游戲、聽歌追星看電影,『宅』成為了時尚,別說是讓他們出去運動,就連吃飯都要騰出手來玩手機。

  這說明什麼?說明青少年在急速發展的信息社會中,在海量且不經過篩選的信息轟炸中,很難保持有效的甄別能力。興趣培養,社交主題,幾乎都圍繞著網絡展開,缺乏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培養,很難建立正確的身體素質管理和健康生活觀念。

  最後,現在的城市建設發展速度極快,土地資源更是極為稀缺。諸如廣場舞大媽與青少年因爭搶籃球場地而發生衝突,暴走族佔主路橫行等新聞事件更是暴露了公共設施資源的嚴重不足。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