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的記憶載體,體現著各民族不同的精神特質、價值觀念、心理結構、氣質情感,蘊藏著民族精神的DNA。
中華民族五千年悠悠歷史,積淀了多少文明與滄桑。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總數最多的國家,分布於全國各地區各民族眾多精彩絕倫的中華『非遺』,如同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鑲嵌在中華文明歷史的長河中,成為民族精神傳承、文脈賡續的重要象征,更成為人們堅定樹立文化自信的寶貴源泉。今年9月15日,由中央網信辦、文化部主辦的『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網絡媒體主題活動正式啟動,這次采訪報道也將成為網民了解、關注非遺的新窗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其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從城市到農村、從政府到社會、從中老年人到青年學生,非遺逐漸被重視和持續關注;非遺的傳承與保護,也成了廣大群眾普遍受益、群眾基礎深厚的文化事業。繼往開來,我國非遺保護事業正處於重要的機遇期,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土家織錦,在土家語稱為『西蘭卡普』,意為有花的背面,在中國已有3000多年歷史,也是現代紡織技術的源頭之一。2006年,土家織錦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李政葳/攝)
非遺不斷走進現代生活,人人傳承發展傳統文化局面正在開啟
浙江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是典型的民營經濟大省,也擁有數量眾多的民營劇團。2009年,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民營文藝表演團體的意見》,省財政每年安排300萬專項資金支持民營劇團發展;自2012年起,省文化廳每兩年舉辦一次民營劇團展演活動,搭建民營劇團展示平臺。另外,浙江這幾年還堅持以基地帶動保護,已公布33個省級非遺傳承基地、131個省級非遺傳承教學基地、20個省級民族傳統節日保護基地、87個省非遺旅游景區景點、50個省級非遺宣傳展示基地、8所高校非遺研究基地。
浙江省在非遺項目和傳承人保護等方面成果顯著、亮點紛呈,這也正是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典型縮影。今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啟動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中華文化新媒體傳播』等一批重點工程項目,對如何在新形勢下傳承發展好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昇文化軟實力作出具體部署;今年3月,國務院同意並轉發了文化部、工信部、財政部制定的《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對非遺重要構成的傳統工藝保護工作進行專項部署,明確了振興傳統工藝的目標、原則、主要任務和工作路徑。
伴隨著系列政策落地實施,近年來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成績顯著:
——非遺保護理念不斷深化。近年來,文化部特別強調三個理念:一是在提高中保護的理念,非遺保護的關鍵是傳承。二是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的理念。三是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生態保護理念,比如,把非遺項目和其得以孕育、滋養的人文環境一起保護;要求在古村落和老街改造中保留原住民,避免非遺失去傳承基因、環境和土壤。
——非遺保護體系頂層設計不斷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於2011年頒布實施,全國26個省份公布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文化部進一步完善了關於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與管理、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專項資金管理、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管理等制度規范。即,對非遺保護的認識不斷深化,以保護傳承實踐、保護傳承能力、保護傳承環境為重點的工作機制不斷健全;國家、省、地、縣4級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制度逐步完備;對非遺及其孕育發展環境進行區域性整體保護的制度逐步健全,在非遺形式和內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區域,設立了21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推動建設『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文化生態區。
——非遺保護財政投入機制逐步建立。近5年來,中央財政投入46億元用於非遺保護事業,中央預算內資金安排11億元建設153個非遺保護利用設施,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傳習補助從每年1萬元提高為2萬元。地方財政累計投入39億元,各省為本級代表性傳承人設立了3000元至2萬元不等的傳習補助。
——非遺保護重大工程項目持續推進。非遺記錄工程穩步實施,對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內容與表現形式、流變過程、核心技藝和傳承實踐情況,進行完整記錄;深入實施文化部、教育部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幫助非遺項目持有者、從業者等傳承人群強基礎、拓眼界、增學養,全國78所高校已舉辦研修、研習、培訓280餘期,合計培訓4萬多人次,提高了傳承能力,擴大了傳承隊伍,增強了傳承後勁。
——國際交流合作不斷深化。我國積極參與保護非遺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和有關國際規則的制定,借鑒其他國家非遺保護理論方法和成功實踐,為世界非遺保護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
——非遺宣傳展示影響廣泛。在春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舉辦豐富多彩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全面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非遺保護工作所取得的優秀實踐成果,營造了全社會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5年來,全國開展非遺宣傳展示活動32萬場次,參與觀眾5.4億人次,推動形成人人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