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開學季『學校恐懼癥』患者急增 最小者兩三歲
2017-09-14 14:40:26 來源:央廣網  作者:孫冰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這是病,得治』

  出現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門診室的楊磊,一身休閑運動裝,從外表來看與一般中學生並沒太大區別。只是他『從開學第一天就開始不想上學,但小學沒有這種情況。在家時還好,但一想到要去學校或到了學校就感覺心裡非常難受,感覺氣短,心慌……』

  楊磊的母親林女士起初並沒有特別重視,『只當孩子是間歇性有些壓力,偶爾不想上學,也是正常的。』她曾帶孩子到兒童醫院普通門診做過檢查,並沒有查出異常。直到兒子的狀況越發嚴重,她纔意識到孩子的情緒出了問題。『在學校裡他做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也不想聽課,不想吃飯,只想回家,很怕去學校……』

  林女士告訴記者,她和老師曾一度嘗試過對孩子進行勸慰,『但我覺得完全沒有作用,家人也很著急,完全不知道要怎麼辦了。』

  幾經輾轉,她帶兒子在北京兩家大型醫院的心理衛生科進行全面檢查,報告顯示兒子罹患中度焦慮。

  『她說媽媽我頭疼,肚子疼,我身上不得勁,我以為是感冒,跟醫生當感冒看,實際是精神因素,所以他就開始害怕去學校,去了之後就非常不開心。』在談及孩子時,李雪言談中不無悔恨。

  『就像腫瘤一樣,一開始是小細胞,後來就逐漸擴散,然後就出現各種情緒障礙,由量變到質變,情緒障礙裡邊最典型的是焦慮障礙,然後就是強迫癥,然後是恐怖癥,最後就是抑郁癥。』

  在靜進看來,『學校恐懼癥』更像是焦慮、抑郁等更嚴重的情緒障礙的一個信號,而這種信號如果沒被足夠重視,極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他(孩子)就感覺沒意思了,體驗不到什麼叫快樂,表面上跟你嘻嘻哈哈,但好多真的是裝出來的,結果就是導致厭學、恐懼癥、抑郁,自殘、自殺的特別多。』

  『漠視』是最大的『誤診』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20%的青少年存在心理行為障礙,我國家早在1994年就做過大規模的調查,接近世衛組織的標准。

  在靜進看來,無論是『學校恐懼癥』還是其他更嚴重的情緒障礙,與社會高速發展但心理乾預滯後密不可分。『競爭加劇、壓力大、加上父母太忙,跟孩子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少,……,這些復雜的因素交織在一起,就對兒童個體和群體的精神疾病觸發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且,兒童運動場所很少,因為運動量越大,情緒病的發病率就會相應下降,但現在孩子都不敢出去,待的時間越長,她心裡孤獨、無奈等情緒就會越來越多。』

  而根據記者調查,『學校恐懼癥』患者除了在數量上增多外,患病年齡區間也在擴大,上至高校學生,而最小的在兩三歲左右接受早教時已經顯現。

  而更令眾多青少年心理醫生擔心的,是家長、學校對這種』病癥『的『漠視』。『父母不知道,普通兒科醫生也不知道,家長又不願意找精神科的,所以這個群體就一直在灰色地帶游離,但專業醫生又特別少,引起誤診漏診,問題被拖延下來,隱形化,到某一個節點上就會出現質變,嚴重的引發精神障礙,攻擊他人等各種各樣的精神問題。』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