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中國市場者得天下苹果越來越注重中國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iPhone十年內,針對中國用戶做了不少改變。還記得中國紅iPhone 7 嗎?還記得1元錢買苹果經典游戲嗎?還記得Garage Band中增加的中式打擊樂嗎?
『重視中國市場』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在苹果最新系統iOS 11中,鑒於中國用戶的掃碼習慣,相機APP新增了內置二維碼掃描功能;中國用戶還可將電話號碼設置成Apple ID;聽寫功能也新增對上海話的支持。
此外,繼iOS系統支持第三方輸入法後,iOS 11防垃圾信息擴展功能開始支持騰訊手機管家等第三方App。去年以來,苹果App Store還支持了用戶綁定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而這兩者在中國有大量的用戶。
通信行業分析師馬繼華接受中新網采訪時分析,苹果重視中國市場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中國手機市場規模足夠大,這不容任何手機廠商放棄,『得中國市場者得天下』;第二,現在中國手機市場競爭激烈,iPhone也不例外,感受到的競爭力越來越大。

資料圖:2015年,在南京舉辦的一場手機大會上,模特們在展示各類新品手機。李珂攝
手機品牌沈浮十年:國產品牌手機崛起
iPhone注重中國市場背後折射的是中國手機品牌的崛起。在這十年,中國一大批手機品牌崛起,華為、小米、OPPO等國產手機品牌幾乎家喻戶曉。
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2017年2季度,全球手機出貨量前五的手機廠商中,國產手機佔了三家,分別為華為、OPPO和小米,名列三至五名。
上述數據還顯示,雖然排名前兩位的分別為三星和苹果,但兩者市場份額均出現下滑趨勢。相比去年同期,今年2季度,三星市場份額今年下降6個百分點,苹果下降4個百分點。但國產手機陣營中,不少品牌出現增長,其中OPPO同比漲2.9%,市場份額也達到8.2%,華為市場份額超10%。
至於為什麼國產品牌手機會崛起?王艷輝認為,同為安卓陣營,國內手機品牌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三星,但顯然,在國內,國產手機品牌更熟悉中國用戶喜好,在本地化運營上具有天然的優勢。『在國內國產手機品牌無疑是成功的,但要看是否真正崛起,還應加入國際市場的考量。』王艷輝說。
其實,國產手機品牌也意識到這個問題,近幾年,『出海』幾乎成為國產手機公認的策略。據外媒報道,某國外曾出現排隊買小米手機的情況;華為不少手機新品發布也都選擇了在海外舉辦。
有品牌崛起,自然也有品牌沒落,iPhone的十年也代表著手機品牌沈浮的十年。這十年中,一代王者諾基亞沒落;曾經的摩托羅拉易主;『中華酷聯』之間品牌差距越拉越大,華為一枝獨秀。
馬繼華說,在這十年中,手機品牌沈沈浮浮和廠商研發投入有很大的關系,『有些手機廠商可能會打造出一款「爆款」手機,但長期來看,技術和專利的缺乏就會導致後勁不足。』
那未來手機品牌競爭如何?王艷輝認為,目前手機品牌格局基本穩定,在5G商用之前,或難發生大的變動。馬繼華也認為,『無論是品牌格局還是手機功能,真正大的變化恐怕要等5G到來了。』據工信部官員稱,預計2020年5G正式商用。那時,就是另外一個十年。(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