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南方日報: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
2017-09-14 11:08:33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9月11日,《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高級別會議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表示熱烈祝賀。習主席在賀信中強調,防治荒漠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國際社會攜手應對,中國將堅定不移履行公約義務,按照本次締約方大會確定的目標,一如既往加強同各成員國和國際組織的交流合作,共同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多次強調要踐行綠色發展的新理念,提出了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2015年8月,習總書記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采取綜合舉措,加大對青藏高原空氣污染源、土地荒漠化的控制和治理。』今年5月26日,習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就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進行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加快推進生態保護修復,『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7月29日,習主席向第六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致賀信,希望各位代表集思廣益,為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和全球生態環境改善作出積極貢獻。這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為攜手推進全球荒漠生態系統治理、共建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指明了方向。

  土地荒漠化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重大生態問題。與各國人民一道共同推進全球荒漠生態系統治理,推動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既體現了中國履行國際公約義務的大國責任與擔當,又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的應有之義。作為受荒漠化嚴重威脅的國家之一,過去5年,我國治理沙化土地1.26億畝,荒漠化沙化呈整體遏制、重點治理區明顯改善的態勢,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尤其是綜合運用『市場化、產業化、公益化』的庫布其治沙,成功探索出一條『治沙、生態、民生、經濟』平衡驅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贏得國際社會高度認可,被認為是『為世界樹立了典范』,為推進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經驗』。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創新制度機制,就一定能兌現我們對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承諾和目標,把荒漠荒山變成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防治荒漠化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我們要弘揚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預防為主,堅定信心,面向未來,制定廣泛合作、目標明確的公約新戰略框架,共同推進全球荒漠生態系統治理,讓荒漠造福人類。』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的這一倡導,為我們勾勒了指導理念和行動方向。一方面要牢固樹立『生態保護第一』的觀念,全面落實荒漠生態保護紅線,對破壞沙區植被和生態的違法犯罪行為實行『零容忍』;另一方面要堅持科學治理,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循序推進。同時,還要看到,防治土地荒漠化,既是生態問題,也是民生問題。要堅持改革創新,在尊重順應自然的前提下,將綠起來與富起來相結合、生態與產業相結合、企業發展與生態治理相結合,將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要積極探索建立沙化土地資產產權制度,積極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新模式,最大限度地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防沙治沙。

  防治荒漠化需要國際社會攜手應對。作為分享全球荒漠化防治實踐的重要平臺,此次大會以『攜手防治荒漠,共謀人類福祉』為主題,共議公約新戰略框架,必將對維護全球生態安全產生重大而積極的影響。中方作為東道主,不僅積極推動高級別會議成果《鄂爾多斯宣言》的協商,舉辦了防沙治沙與精准扶貧、防治荒漠化民間組織在行動等重要邊會,還正式啟動了『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機制,推動各方加強溝通協商,共享經驗技術,有效遏制荒漠化和土地退化趨勢。正如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秘書處執行秘書莫妮卡·巴布高度評價:『「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機制有利於促進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實施,把綠色發展理念、綠色技術和綠色投資帶到沿線國家,促進相關國家在經濟等方面深入交流。』今後,我們要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金,兩個技術』,堅持『引進來、走出去』,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進一步提昇我國荒漠化防治的科技水平。

  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我們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紮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為建設美麗中國、促進全球生態環境改善作出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孫宇